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针对作业设计与完成,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更新 2021-11-29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能力强者,应对易,易则顺。能力弱者,应对难,难则烦。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要想设计出一项高质量的作业,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至少应具有以下四种能力:

一是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这应该是作为一名教师的首要条件。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科学的理论修养,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经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去反思,去提升,最后,形成一套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只有当我们教师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我们不论是对于“基础+拓展”的分层式作业,或是对于“基础+弹性”的创新型作业,或是对“基础+特色”针对性作业,不论是对作业的设计,亦或是对于作业的完成指导,我们才会充满信心,富含底气。

二是教师有精准的学情分析能力。

我们教师习惯于凭经验去解决问题,凭经验认为学生对学科知识或者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凭经验认为某某学生的学习“好”或者“差”,但能做到精准的学情分析,恐怕就未必了。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对于我们设计的作业,肯定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很强的自我性,而完全忽视了不同能力学生群体对于作业的需求。

譬如,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布置作业:翻开书第*页,做第*至第**题。

又如,做**训练的第*至第**题。

再如,抄写生字生词三遍或五遍。

……

这些作业,谁都会布置,谁都能布置。哪怕是新入职一天的老师,或者说随便从街上“抓来”的一名代课教师,都会布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的作业,肯定没有难度上的区分,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接受收的作业恐怕都是一样的,也就不具备选择性和针对性。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难以完成作业。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恐怕他们会感觉这些作业习而无味,不具有挑战性,限制了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探究能力,久而久之,会让他们觉得做这些作业如同嚼蜡,难以激起他们做作业或者学习的兴趣。

只有我们的老师进行了精准的学情分析,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科作业,才能让各层级的学生都有完成作业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三是教师有严谨的思维引导能力。

我们教师始终都要明白,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亦不是只听指令机器人,更不是没有思考能力的机械手。

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和作业完成指导时,就要注意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设计一些项目式作业、探究式作业、活动型作业、趣味性作业、动手型作业,去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

只有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性的、动手与动脑并重的作业,才能激起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才能唤型孩子们做作业的需求,才能在做作业中体验出乐趣,获得做作业的幸福。

所以说,只有老师有一定的严谨的思维引导能力,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们去完成你布置的作业。

四是教师有科学的评价分析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孩子们做作业,不仅仅是预习新知,巩固已知,探索未知,更重要的是通过做作业,检验出孩子们在哪些方面的优势?哪些方面有薄弱?哪些能力较突出?哪些能力稍欠缺?

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批改作业时,不仅仅是打个“√”或“×”。

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分析,这个“√”之所以“正确”,为什么正确?是按照什么方法或思路正确?与已探明的方法或思路有没有创新?回答的是不是精彩?语言是不是优美?逻辑是不是清晰?过程是不是准确规范?……

这个“×”之所以“错”,是为什么错?是读题的原因?还是方法的原因?还是解析能力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未掌握?还是应用能力有欠缺?……

总之,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论评价的结果如何?一定要问一个为什么?问过以后,再好好地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对孩子们有益,对自己亦有益。

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反馈一定要及时,要趁热打铁,要一鼓作气。评价反馈一定不要“晚”,千万不要“疏”,切记不要“懒”。晚则有失,失则生怨;疏则有漏,漏则生缺;懒则有弛,弛则无成。

其实,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要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们需要的能力还有许多,如应变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知识汲取与迁移能力,观点捕捉与淬取能力,学科关联与知识整合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有兴趣的老师或者朋友可以多多研究。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