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校园欺凌”何时休

更新 2022-03-15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案例

身为Z中学初一某班的辅导员,郭老师每周一或周五会利用班会或体育课的时间给同学们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或实践活动。一次,为了避免连续几周在室内活动使同学们感觉枯燥,郭老师决定下周的活动课和体育课放在一起,开展户外活动。在游戏开始前,需要大家十人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就在这时郭老师发现跟小L临近的几个同学都不愿拉他的手,起初她以为是男女生之间不好意思所以不拉,但发现另一边同性也有这样的反应,同伴不仅不拉而且带有嫌弃和嘲笑的感觉。为了避免让小L尴尬,郭老师趁着大家都还没太在意就赶紧站在他们这队,在小L和他的同伴中间拉着他们的手。

还有一次,在“我是小小科学家”的主题班会上,郭老师将全班分了组并布置了下节课的任务,每个组准备一个小实验或小发明在下节课展示并给大家分享实验原理或发明心得。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小L作为代表给大家展示,虽然中间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最终还是很成功地展示给了大家。就在临下课前,要给每个组颁发鼓励奖,小L很高兴地上来领奖,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有几名同学又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小L,并说一些难听的话(比较小声)

起初,这些事并没有引起郭老师的特别注意,她觉得同学间就这样,开玩笑、打闹很正常。但一次偶然的聊天,郭老师告知小L她正在作一个针对校园欺凌的研究,小L的回答让她出乎意料,小L说:那你问我吧,我天天被欺凌……”

原来,小L从读初中开始就因为说话娘娘腔以及体型微胖被班上的几个同学欺凌。这样的行为不是偶尔的而是经常性的,至少已经持续了半学期。有言语上的辱骂、嘲笑以及肢体上的欺凌行为。这样的行为对小L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使他不仅产生情绪低落、愤怒、厌恶等负面情绪,而且经常产生想要躲避这一切的心理。而小L尝试给父母诉说在学校受到欺凌的时候,总是会收到不尽如人意的答案,甚至是打你就冲上去跟他们干,干不赢不许回家

(郭润)

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网络上频频爆出的校园欺凌事件?

2.如果你是郭老师,在确认小L受到欺凌后,接下来会怎么办?

3.你认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4.面对小L的诉说,其父母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鉴?

5.针对如何减少校园欺凌行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做法?

案例分析

校园欺凌是世界各国中小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也日趋严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中经常受欺凌的占到6.1%,偶尔受欺凌的占到32.5%。许多中小学生因为遭受欺凌而出现情绪抑郁、焦虑、失眠、学习成绩下降、逃学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校园欺凌对欺凌者、受欺凌者甚至是旁观者的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校园欺凌会夺去中小学生年少时的快乐时光,带给受欺凌者终生的心灵创伤,可能会导致中小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案例中,小L因为自身个性发展的特点而受到班级同学的欺凌,情况较为严重,使他产生了消极情绪。然而,尽管郭老师已经注意到班级同学偶尔对小L的嘲讽、排挤,但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认为那只是同学之间的玩笑和恶作剧,从而使小L受欺凌的处境持续下去。教师的不重视,一方面,反映出校园欺凌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模糊性,教师很难准确界定和判断,一些程度轻的校园欺凌会被视为正常的小打小闹,教师和家长的忽视也间接助长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都是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可重智育轻德育。

当然,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个体方面的内部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欺凌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与社会各界的认识、家庭互动的模式以及中小学生内在心理因素有较大关系。案例中,小L父母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小L不仅无法体会到家庭给予的温暖和安全感,而且有可能习得错误甚至极端的解决办法。相反,小L的父母应与郭老师或班主任及时建立有效沟通,确认是否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同时,应与学校合力解决问题,首先要为小L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进行情绪疏导,增强自信心,克服内心的恐惧。其次要加强对欺凌者以及全体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与危害性,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社会与政府责无旁贷。20164月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是针对学生欺凌进行治理的第一个文件,也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将学生欺凌治理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对待。《通知》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向地方教育部门下发,其目的是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治理范围则是全国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通知》所要求的专项治理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治理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1)开展教育;(2)完善制度;(3)加强预防;(4)及时处理;(5)监督指导;(6)组织部署。专项治理第二个阶段的重心则是要求各地各校对第一阶段的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同时要求开展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以巩固治理效果。

20164月所发布的《通知》不同的是,同年11月发布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从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三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更加专业、细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是各国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也均有其防治的做法和经验。综观《指导意见》的内容,体现了从现行法律、政策与实际出发,明确各方职责,综合防治的基本思路。遵循这一思路,可以将《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工作机制。

二是学生不是防治的对象而是主体,应当增强学生对欺凌与暴力的免疫力。

三是家长在防治学生欺凌与暴力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是中小学校要建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制度,并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作为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意见》对于中小学校在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中的责任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其要点如下:(1)明确了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法治教育的副校长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2)要求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3)要求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认真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4)要求研制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全面加强针对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的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将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5)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6)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及时采取批评教育、警示谈话,将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直至转入专门学校等措施。(7)要求对当事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在欺凌和暴力事件妥善处置后,要持续对当事人(包括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及其家人)进行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

五是各级综治组织要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

六是公安机关要加强校园警务工作。

七是各相关部门要建立配套衔接机制,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八是媒体要避免过度渲染报道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细节。

学生欺凌问题的发生原因是综合性的,绝非学校一家之因,其防治也非学校一家之责。保护未成年学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各相关部门与主体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标本兼治,才能有效解决学生欺凌和暴力这一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