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01732
  • 题量:17
  • 年级:高三
  • 类型:期中考试
  • 更新:2021-10-16
  • 人气:1183

江苏省厉庄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

A.北京 B.纽约
C.新加坡 D.巴西利亚

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1
2、

读下表, 完成下列各题。

类地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05
0.056
5.46
87.9 d
58.6 d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 d
243 d
地球
1.00
1.000
5.52
1 a
23 h56 min
火星
0.11
0.150
3.96
1.9 a
24 h37 min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7
3、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1
4、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23
5、

下列属于北半球的反气旋及其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01
6、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42
7、

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据图分析影响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

A.暖气团势力强 B.冷气团势力强
C.地形影响 D.海陆位置影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3
8、

模拟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91
9、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   )

A.是地球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

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   )

A.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B.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
  • 题型:29
  • 难度:容易
  • 人气:1311
10、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 题型:29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9
1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 题型:29
  • 难度:较易
  • 人气:235
12、

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   )

A.②增加 B.③增加
C.①增加 D.④减少

能增加该流域年降水量的人类活动主要有(   )

A.封山育林 B.平整土地
C.修建梯田 D.修建水库
  • 题型:29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9
13、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B       ,C       ,D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此图表示北半球     (季节),判断理由是    。此季节,罗马的气候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3
14、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20、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写出21日赣州的风向,并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3)简述L1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318
15、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③地
⑤地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2)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③→④→⑤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624
16、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__       ___。(2分)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     __。(2分)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       _作用。(2分)
(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_______                 _。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346
17、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超级强震引发浪高达10米以上的海啸以及核泄漏事件,给日本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二  2011年08月16日(新华社)东非地区正遭遇6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出现大范围饥荒,约有1200万人正挣扎在饥饿导致的死亡线上。
材料三 中新网2011年6月20日电 综合消息,6月3日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出现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6月20日16时,此次灾害已造成13省份175人死亡86人失踪。

(1)材料中涉及的气象灾害有哪些?(2分)
(2)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 (2分)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根据材料三和图20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分析不同区域形成该洪涝灾害的共同原因。(6分)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