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09801
  • 题量:33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0-03-18
  • 人气:630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物理第九套

1、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保险箱”,当人们存放自己的贵重物品后,用仪器记录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信息,以便今后用这些独有的信息才能取自己的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存放的是人发声的哪个特征(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02
2、

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能感觉到;而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不能感觉到,这是因为

A.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比蝴蝶高
B.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蝴蝶大
C.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色比蝴蝶动听
D.蝴蝶飞行时比蜜蜂轻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81
3、

“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5
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
D.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5
5、

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见光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不可见光的折射现象
C.不可见光的反射现象
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6
6、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将铁棒放在石头上磨,这个过程中它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     )

A.密度减小,质量和体积都减小
B.密度增大,质量和体积都减小
C.密度不变,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D.密度不变,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6
7、

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3
8、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9
9、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6
10、

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
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
11、

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013
12、

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66
13、

夏天,市场上的海鲜周围通常要放一些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从而使海鲜保持较低的温度。在高山上,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__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_______1000C。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4
14、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折射角为        度。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477
15、

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             。(填选“信息”或“能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817
16、

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地震时会伴有很强的     (选填“超”或“次”)声波,会使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9
17、

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414
18、

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这种物态变化会      热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8
19、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9
20、

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卫星能对各地秸杆燃烧情况进行监控,其原理是利用温度越高,辐射的__   ____越强。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532
21、

一小汽车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4s后开始刹车,又经3.6s滑行3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1738
22、

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1018
23、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540
24、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一块薄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蜡焰和像到玻璃板的___________关系;两段等长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蜡烛和像_________关系;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上一个光屏,那么在光屏上___________(“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若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完全与A重合,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5
25、

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B.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由上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第3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可得到        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
(3)如图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

  • 题型:30
  • 难度:较难
  • 人气:927
26、

如图甲所示装置为观察萘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a、b为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图乙为温度计a的示数变化,试管中装有适量的萘粉,烧杯中装有水。开始加热时,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逐渐        (升高/不变/降低),继续加热,当温度计a的示数约为80℃时观察到萘粉开始        ,温度计a的示数        (升高/不变/降低),当萘粉全部熔化后,温度计a的示数         (升高/不变/降低)。由此可见,萘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         (吸热/放热),而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萘的熔点是        ℃。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8
27、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⑴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⑵由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1
28、

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多少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有关。
(2)通过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明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多少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并控制使他们的温度、表面积和___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有关。
(4)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613
29、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密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g)
倒出液体的
体积(cm3
液体的密度
(g╱cm3
50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8
30、

小明想探究足球运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气越足滚动越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块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用时为8s;然后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从B到C处滚动10m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足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请指出一点: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935
31、

(1)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 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3)在图中,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

  • 题型:31
  • 难度:中等
  • 人气:664
32、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

速度v/km·h-1
反应时间t/s
制动距离s/m
50
O.49
13
60
O.50
20
80
O.51
34
100
0.52
54
120
O.54
85

 
(1)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3)请你谈谈超速行驶的危害。

  • 题型:13
  • 难度:困难
  • 人气:871
33、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
(1)量杯的质量是多大?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3)通过上题表对照知该液体可能是什么?
(4)如果量杯中装入了体积为50mL的冰,当它熔化成水后体积为多少?

  • 题型:13
  • 难度:困难
  • 人气: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