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10149
  • 题量:15
  • 年级:高二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0-03-18
  • 人气:1349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二地理第十套

1、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问题(  )

①地的地理坐标及半球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45°N、40°W,西半球
B.45°S、40°W,西半球
C.45°N、40°E,东半球
D.45°S、40°E,东半球

②在①的(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65
2、

下图是四个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读图完成下题

境内雨季最长和最短的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关于四个省级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省南部地区有热带雨林景观和傣族风情
B.②省的苹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C.③省的稀土矿储量全国第一
D.④省与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4
3、

读“我国某岛屿示意图”,回答下题。

该岛是我国重要的海盐基地之一,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晒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关于该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的第一大岛
B.樟脑的出口量世界第一
C.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D.降水量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3
4、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下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4
5、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1
6、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问下题。
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5
7、

读下图“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D.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图中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最适宜建在(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三条线路均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09
8、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据此回答下题。

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3
9、

下图中岛国所在岛屿属大洋海岭露出水面的部分,岛上1/8面积为冰川所覆盖。读下图回答问题。

有关该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带上
C.南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D.大部分地区的地形类型为冰川

影响该岛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地形和交通
C.气候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

关于该岛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B.同等级交通线单位长度工程量北部比南部大
C.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
D.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 题型:1
  • 难度:困难
  • 人气:1154
10、

读下图,回答下题。

有关图中该部分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所形成断块山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断块山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

图中表示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是(  )

A.b B.a C.d D.c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645
11、

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

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D.自熊耳山向北逐渐增大

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是受河流流经的影响
D.②地区干旱出现高值的原因是该区城市密集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980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时期南半球的季节,试说明理由。
(2)试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原因。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分别说出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和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及西部地区气候特征。一年中,受B、C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又是怎样的?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336
13、

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          
(5)此日以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1236
14、

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工程中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多项选择题)
①西气东输    ②南水北调   ③西电东送   ④青藏铁路
(2)四大工程中,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
(4)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
C.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5)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的工程是       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有     。
(6)我国东西部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中的矛盾关系。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解决东、南部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
15、

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卫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1)乙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