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23852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1-09-10
  • 人气:1294

高考原创语文预测卷 01(浙江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hēn)面眼(kuàng)(āì)时间(zhuó)发难数
B.蹿(cuān)红(yìng)用(pì)邪说自西(cú)东
C.曲(gōng)(pí)连(lǚ)胡子插科打(hún)
D.(wéi)堤(sàng)乱(shā)风景(jǔ)踽独行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8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代国画巨幅长卷《走出巴颜喀拉》,浩瀚、凝重、高昂、恢宏,将黄河文明雄放、精湛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以其浩然大气震撼了观众。
B.诚然,今天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步履维坚,但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探索分类管理,让热爱教书的老师安心终生从教。
C.一部青春偶像剧即使恶评如潮,亦能引得趋者如骛,一部充满悲悯情怀的经典悲剧即使振聋发聩,亦会被不正常的笑场干扰,这是传统文化语境失衡的表征。
D.在童话故事里,魔鬼总爱扮成“天使”模样,当“天使”假面下的拙劣伎俩让人一目了然时,再要扭怩作态,不过是欲盖弥彰,徒增笑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69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篇《哥德巴赫猜想》使徐迟享誉文坛,他把诗歌的灵感和想象力融汇于自然科学的王国中,以科学精神荡涤现代迷信。
B.有益于人类的智能科技应该经过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帮助人类提高自主的决策制定,而不剥夺人们对事实情况的掌控。
C.新闻时评的出现,乃至当前的中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相对的历史根源,也有当代许许多多自由时评人推波助澜的原因。
D.任何让人后怕的艰危境遇,我都未曾畏惧过,倒是那个年代,那些无时无地不作宣告破门而入的抄家,使从来不知害怕的我日夜如临深渊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56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各大百科尽管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审查制度,但面对大量的词条创建申请,相关公司很难做到全面细致的审查,被不少虚假大学钻空子的案例并不鲜见。
B.没有了错误和创新,我们与通过程序设定好的机器人又有什么两样,不再有矛盾、冲突甚至差异的出现,多样丰富的人生体验会被一板一眼的固定模式取代。
C.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国际渔业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今中西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数量,仅为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16%。
D.液压千斤顶产品因其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和轻便耐用在国内外工业领域备受推崇,广泛用于电力、石油、化工、铁路、矿山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24
5、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学内容的表达,需要坚实的“材料”来支撑。
②事类,并非仅仅指用典,而是泛指前代历史文化的丰富积累,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③从经典文学来说,运用“材料”,就是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④熟悉丰厚的历史文化,提要勾玄、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⑤所谓“材料”,就是漫长的社会历史文化所积累的丰富智慧、文化积淀。
⑥《文心雕龙》曰:“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A.④③①⑤⑥② B.⑥②④③⑤①
C.④⑥②③①⑤ D.①⑤③⑥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3
6、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超过40个字(含标点符号)。
小鸟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因为空中有空气,是空气载着小鸟飞起来的。
小鸟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因为小鸟有羽毛和翅膀,是羽毛和翅膀扇动气流让小鸟飞起来的。
小鸟为什么能够飞起来?有空气,有羽毛和翅膀,这还不够,小鸟还必须努力地扇动翅膀,这样才能飞起来。
人生要想飞起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
7、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金秋的清晨”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
金秋的清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7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人的自然个性定义为人的全部心理状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所有心理征兆的集合体,呈具【呈具?应是“呈现”吧】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在这四个特征之中,独特性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尤为重要,作家个性有别,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辨别和对内部世界的感知、判断就会不同,付诸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语言表述也会大相径庭,这种由外而内的区别也是造成作家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迥异的根本原因。
个性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内宇宙,从个性的心理结构来看,它由独特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两个维度构成,其中,心理倾向大体涵纳需求、情趣、兴致、精神追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主要是经后天社会实践磨砺而成,“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常态性地显露出来的内心活动征兆,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部分。作家的创作个性兼容了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两方面的特点,同时又与自然个性有所区别,即创作个性格外注重个体内心独特经验与文学作品的深度结合,这种结合关涉作家诸多方面的不同,比如对社会生活的体察、对素材体裁的遴选、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等等,都会使作家在客观上显示出迥异于自然人之处。也就是说创作个性是通过作家的主观努力付诸作品之中,以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它更加注重创作者对现实的审美体验和对作品的审美要求。
当前文学创作的不尽人意,表面原因之一是作家创作个性的放逐,深层根由则是创作风格的流失。创作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是少数作家在其创作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创作个性见之于作品逐渐形成的,是主体个性、表现对象、表现方式和手段相互作用的结果。明代李卓吾对创作个性与创作风格的关系做过比较严谨而生动的表达:“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舒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这说明,创作个性是创作风格的灵魂和骨殖,创作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延展和升华。
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虽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但更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文学家是自己时代的儿子”。任何创作风格都毫无例外地要与作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发生联系。这些联系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多方面的,既影响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观,也影响作家的文化心理和情感意绪。杜甫感时忧世的情怀和沉郁奇崛的诗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感和犀利、尖锐、冷峻的文风,都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状况的折射和反映。另外,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创作风格也有所浸染。法国理论家丹纳把社会审美心理称作“精神气候”,认为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仿佛在各种才干中做着‘选择’,只允许某几类才干发展而多多少少排斥别的”。丹纳此言具有充分历史依据,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繁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众多才华出众的文学艺术大师的出现,都是与特定的时代潮流和社会审美趋向分不开的。因此,作家创作风格是其创作个性的外在体现,而时代则是培育作家创作风格的深土厚壤。
(选自刘金祥《创作风格的重建与回归》,有删改)
下列关于“创作个性”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作个性虽与自然个性有所区别,但两者都具有独特性和社会性。
B.创作个性是作家主观心理感受与客观存在的文本之间的有机结合。
C.创作个性和自然个性一样,都是少数作家在其创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D.创作个性是创作风格的灵魂,它与创作风格是“因内而附外”的统一体。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品的主题内涵、素材体裁及语言表述等,体现着作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要求。
B.呼唤作家创作风格的重建和回归,是解决当前文学创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途径。
C.杜甫和鲁迅创作风格的形成,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影响。
D.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但主要受时代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的浸染。

结合文意,谈谈作家该如何涵育自己的创作风格?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8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一只狐狸的博弈
祖克慰
①1981年的初冬,下过一场大雪,村里出了一桩怪事。一只狐狸,火一样的狐狸,在村子里出没。火狐额头上有一片白色的毛,村里人说:“那是妖狐。”
②那只狐狸出现在谁家,谁家就要出点事。狐狸最先出现在老张家,傍晚时分,刚刚点上的煤油灯被狐狸撞翻,张家的三间草房眨眼间被烧个精光。两天后,狐狸又去了乔家,乔家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看见狐狸一溜火红,眼一黑,蹬蹬腿,没了气。
③乔老太有个孙子,叫乔顺风,是村里有名的猎手,玩土枪,百发百中。奶奶的死让乔顺风很悲痛,站在奶奶的棺材前,抹着眼泪说:奶奶,等我逮到那只狐狸,一定到您的坟前,用狐狸的血祭奠您。
④乔老太死后,白额火狐像隐了身,没了影踪。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逐渐淡忘了那只妖狐,只有乔顺风没有忘记。
⑤张家的张九说,村子出事之前,多次看到那只狐狸在村后紧靠河边的一个小山洞里出没。那个狐狸洞,后来乔顺风和张九去过,看那洞口,有动物出没的痕迹,乔顺风对着洞口闻了闻,就让张九点燃麦秸熏洞,他掂支枪封着洞口,只要狐狸出来,必死无疑。可熏了半天,连一只老鼠也没熏出来。
⑥乔顺风没有找到狐狸,狐狸却回到了村子里,在村东边刘家拖走了一只鸡,一晃就没有了影子。刘哈巴说:像一溜火,哧溜就进了树林。人们跑过去时,啥也没看见,只有那些稀稀疏疏的槐树。但乔顺风不愧是个好猎手,没过几天就找到了那只狐狸。
⑦原来,它就在一棵大槐树的洞穴内,洞口在树根下,被落叶覆盖着。他在那里瞄了两天,狐狸终于从树下钻了出来。他端起枪刚要开火,正在奔跑的狐狸突然转过身站在那里,看着他手中的枪,脸上带着绝望的表情。
⑧乔顺风看着狐狸,额头正中有一个白色的圆点。妖狐,乔顺风一慌神枪就响了。随着枪声,狐狸倒下了,在地上翻了几个滚,一动不动。乔顺风走过去,刚要弯腰去捡,躺在地上的狐狸忽然一个翻身跃起,从他的胯下蹿了出去。乔顺风回过神来时,狐狸已跑得无影无踪。
⑨这一段时间,人们没有看到乔顺风打猎,他背在肩上的那支火药枪已挂在家中的土墙上。
⑩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过,很快就到了阴历年。过年时,白额狐狸又出现了,隔三差五从村子里叼走一只鸡。村里人都希望乔顺风快一点出手,逮着那只狐狸。每逢村子里的人问他,他就说,快过年了,哪有那闲工夫?张九说:“那次打过狐狸之后,乔顺风的鼻子失灵了,到现在也没找到狐狸。”
⑾过罢年,一个晚上,刘哈巴找到我说:我看见那只狐狸了,还带着几只小狐狸。过了几天,刘哈巴又跑来说:听说乔顺风把那只狐狸打死了。我和刘哈巴来到乔顺风家,果真看到一只狐狸,只是额头上并没有白毛。我心里迟疑,但没有说出来。乔顺风说:这该死的东西,又跑来偷鸡,被我一枪打死了。刘哈巴看了说:这不是那只狐狸,那个额头上有白点,我亲眼看到过。
⑿刘哈巴说得没错,白额狐狸真没死,也确实带着三只小狐狸。那天,乔顺风和张九喊我上山打猎,走到寨坡下的小河时,看到小河对岸,有几只狐狸在玩耍,也就几十米的距离。狐狸看到我们就要跑,可后边的小狐狸跑到河堤时,慌乱中怎么也爬不上去,三只小狐狸滑下来挤在一起。就在这时,老狐狸突然转过身,用身体挡着后边的小狐狸,站在我们面前。三只小狐狸躲在老狐狸的身后,伸出头,骨碌着眼睛看着我们。
⒀那一刻,我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⒁乔顺风也傻了一般,痴痴地站在那里,端着枪的手有点颤抖。慢慢地,乔顺风放下了手中的枪,张九也放下了手中的枪。
⒂那只狐狸也有点吃惊,似乎是看到我们手中的枪放下了,已不再惊慌,但它依然挡在几只小狐狸的前面,警惕地注视着我们。大概过了一两分钟,老狐狸扭了一下头,几只小狐狸开始向山上跑去。但是,老狐狸仍一动不动地站在我们面前,眼睛盯着我们,看似很平静,但身子似乎在不停地抖动。
⒃对峙了多长时间,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小狐狸爬上了山顶,老狐狸看了我们一眼,晃晃悠悠地向山上走去。它没有奔跑,而是很平静地向山上走去。走到山顶,几只狐狸一字排开,朝我们看了看,然后消失在树林里。
⒄这时,我们才醒了过来。回家的路上,张九打破沉默,问:“乔哥,为啥不开枪?”乔顺风说:“_____________。”
⒅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家乡的人和事,知道得很少。只知道那只白额狐狸被我们放生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消失在苍茫的原野。甚至很多年,我们村里都没再出现过狐狸。
(选自《黄河文学》2013年第24期,有删节)
小说第①段写道“火狐额头上有一片白色的毛”,这样类似的描写在文中共出现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摇摆”是小说情节的运行方式之一,请说说本文的小说情节是如何“摇摆”的。
小说第⑿至⒄段是什么叙述顺序,该部分在本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根据前后内容请合理补写第⒄段乔顺风说的话,字数不超过60字。
小说题为“与一只狐狸的博弈”,你觉得在这场博弈中,谁是最后的赢家?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8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捐田碑记
(清)胡以涣
三江闸之建也,创于明嘉靖间。郡守笃斋汤公,总山阴、会稽、箫山三邑之水,而时其蓄泄,以备旱潦,民甚赖之,迄今且百有数十余载矣。
命来守是邦,窃闻闸之形势,枕山卧江,橫亘数十丈,下檄上梁,而中受障之板,盖水之蓄泄,恃有闸以为之蓄泄,而闸之蓄泄,恃有板以为之启闭,固相需而不可缺者也。考之旧制,计板一千一百一十有奇,板各铁环一副,数亦如之。岁支正供一百二十两有奇,视其弊者易之,而一切筑闸工食,亦取給焉。康熙戊午年,军需浩繁,裁半充饷,经费遂絀。于是于是闸板之腐朽者铁环之残缺者不即更换而闸 夫亦以廪稍不继怠于趋事因循苟且浸以成习 。盖欲令工食无缺,则板环之费无所出,欲购造板环,则闸夫之仰给于上者于何取足焉?斯二者兼举之,所以难也。居民上者,安可不急为善后之谋乎?
余尝谓越为泽国,长江大河绕其外,众流百谷汇中,水能为利而亦能为害,今欲去其害而收其利,岂有他术哉?亦在乎修启闭之具,顺蓄泄之时而已。假使三邑之水会于闸,障水之板未固,则狂澜冲突于外,激流奔决于内,旱涝为灾。而岁且不登,甚非所以兆民,宁干止也?
予职司保障,饥溺犹己,因捐俸置田二十亩,山阴高令、萧山刘令,亦各捐俸置田五亩。其以前所裁存者,悉充工食,而以此三十亩之所入,为每年缮补板环之费。板必产诸木山松,环必出于福建铁,方为坚久,一遵旧式为之。至于闸田应纳钱粮,行令山阴县,将每年应解筑闸工食,预行扣除,以省追征之烦。其萧山县应解闸板之项,径行拔补工食,毋使混淆可也。他如严典守之责,稽新旧之教,一遵成例。惟闸夫是问。倘有赢,即以修汤祠,尸而祝之,百世弗替,公德在人,不可没也。又推其余,量给闸夫,以加优恤,作其勤也。若夫董工徒,司出纳,令三江巡检专理其事,俾其勿负委任之意。
《节选自《闸务全书》)
对下列句了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山阴揽:管理
B.余命来守是邦膺:接受
C.甚非所以兆民竣:安抚
D.倘有赢羡:喜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军需浩繁夜则兵围所寓舍
B.众流西谷汇中海运则将徙南冥
C.障水之板未固取之于蓝,靑于蓝
D.令三江巡检专理项王受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笃斋在治水过程中,按照时令进行蓄水和泄洪,深得老百姓的依赖,这种治水的做法已持续一百多年。
B.康熙年间,战事频发,军需浩繁,三江闸的修缮、维护费用被裁减一半,地方政府一度陷入了财政闲境。
C.作者心系百姓不计得失,带头捐献田地的收入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展现了一位“接地气”的古代官史形象。
D.“碑记”指碑上所刻的记事文章,这种文体以阐明事实为主,基本不采取议论抒情手法,如《五人墓碑记》。

用“/”给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 是 闸 板 之 腐 朽 者 铁 环 之 残 缺 者 不 即 更 换 而 闸 夫 亦 以 廪 稍 不 继 怠 于趋 事 因 循 苟 且 浸 以 成 习。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居民上者,安可不急为善后之谋乎?
(2)他如严典守之责,稽新旧之数,一遵成例。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546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 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捩柂:转动船舵。
从字数看,《鹧鸪天》属于          。这两首词都主要用了          意象,抒写惜别之情。
这两首词都写到送别引起的“恨”。请比较分析“恨”的差异。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585
1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孟子日:“今之事君者皆日:‘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盛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与国:盟国。                                 (选自《孟子·告子下》)
当时的“良臣”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__三方面的才能自诩。(每空填2字)
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804
13、

古诗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苟子《劝学》)
(2)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 (欧阳修《秋声赋》)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独上高楼,望尽天提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883
14、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