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 编号:127653
  • 题量:36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更新:2021-09-08
  • 人气:819

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卷

1、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广泛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短途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24
2、

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可用于汽车车身的玻璃钢是一种

A.金属材料 B.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2
3、

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具有较强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豆油 B.米饭 C.牛肉 D.西红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91
4、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炼铁 B.干冰制冷 C.海水晒盐 D.风能发电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7
5、

最近,苏州地区火灾频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下列图标和消防安全相关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7
6、

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3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84
8、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2
9、

下列实验操作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31
10、

明矾[KAl(SO4) n·12H2O]可作为净水剂,其中n的值为

A.2 B.3 C.4 D.5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44
11、

小汽车在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会瞬间弹出,在0.01秒内引发下列化学反应:
2NaN3+NH4NO3=3X↑+2Na+N2O↑+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NO C.N2O3 D.NO2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0
12、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 — 3个氢元素 B.O2— 2个氧原子
C.SO3— 1个三氧化硫分子 D.— 1个铁离子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6
13、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98
14、

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2+、NH4+、Cl、NO3
B.H+、K+、CO3 2、SO4 2
C.H+、Na+、OH、SO42
D.Na+、Ca 2+、NO3、CO3 2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533
15、

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乙>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99
16、

区分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灼烧法区分棉纱线和羊绒线
C.用熟石灰区分尿素和氯化铵
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90
17、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57
18、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木炭、活性炭都具有一定的吸附性
B.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0
19、

下列有关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保存方法
原因
A
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
白磷着火点低
B
浓盐酸应密封保存
浓盐酸易挥发
C
浓硫酸应密封保存
浓硫酸在空气中易吸水
D
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0
20、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0
21、

欲在铁架台上用蒸发皿加热蒸发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应最先进行的是

A.固定铁圈 B.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C.放置酒精灯 D.点燃酒精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41
22、

已知FeCl3和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以下的:
①实验温度    ②H2O2的浓度    ③催化剂质量    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83
23、

下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第一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71
24、

向微型实验仪器井穴板的4个井穴(已编号)中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3滴,再各加1滴紫色石蕊试液(所有试剂用量共约0.8m),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由本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②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③用微型实验仪器做实验可节省药品
④微型实验可减少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24
25、

X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Y和Z,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Z都是有机物 B.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
C.X可由淀粉转化得到 D.Y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17
26、

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5g B.10g C.20g D.50g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1
27、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洗气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后过滤
C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的硝酸钙溶液后过滤
D
KNO3溶液
KCl
加过量的AgNO3溶液后过滤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417
28、

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1
29、

4.6g某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没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一定没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486
30、

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食电”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氧气
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12
31、

如图所示,若将稀硫酸比作初三学生,要求在“应急演练”中按照“距离最短”的原则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已知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各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后才能到达出口处。请分别写出疏散路线上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第五层: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第四层:                 ,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3)第三层:                   ,该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第二层:                   
(5)第一层: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在疏散路线上无法通过第     层。

  • 题型:2
  • 难度:困难
  • 人气:1279
32、

图一和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在图二中,转化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则转化1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4)在图三中,若M、N各代表一种纯净物,W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分别写出转化1和转化2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0
33、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请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的是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规范操作是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目的是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109
3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

(1)t0 ~ t1和t4~ 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其原因分别是:t0~t1时段:                   ;t4~ t5时段:              
(2)列式计算该同学取用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3)请在图B的坐标系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 t5时段变化的示意图。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722
35、

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加入NaOH溶液主要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加入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过量,可在后续的流程中加入适量的      (填名称)除去。
(3)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4)若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Cl,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操作b应为:先将溶液M    ,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以下,这是因为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1
36、

化学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成分为纤维素)用FeC1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同学们: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聪颖的小明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I.理论分析
(1)小明先从反应物元素组成分析,认为: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有铁单质生成。
II.实证研究
(2)为了获得实验证据,小明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波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于实验1,小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填化学式)。
不过,小明查阅相关的资料后得知,在此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为了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明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 题型:33
  • 难度:较难
  • 人气: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