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35447
  • 题量:32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2-01-20
  • 人气:652

江苏苏州高新区九年级下期自主检测02历史试卷

1、

“北京王麻子剪刀”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详细介绍,该书为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44
2、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10
3、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唐太宗的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开通丝绸之路   ④派鉴真东渡日本

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07
4、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其幕后黑手就是疆独分子,而自古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以下说明这一点的史实依据是

A.自元朝开始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加强管辖
B.自西汉开始政府设置宣政院以加强管辖。
C.自西汉开始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加强管辖。
D.自元朝开始政府设置宣政院以加强管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7
5、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7
6、

诗词语句能反映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69
7、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 在历史上验证这句话正确史实依据的不包括

A.罗斯福新政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改革开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8
8、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825
9、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是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30
10、

读下图(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它与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关系最为密切?

A.稳定金融 B.振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92
11、

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95
12、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

A.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36
13、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
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 “停课闹革命”
③“包字万岁,早包早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96
14、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551
15、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41
16、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期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农业集体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8
17、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乏,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主张的政体是

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37
18、

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的“红色恐惧”的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利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79
19、

1990年,邓小平指出:“现在旧的(国际)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有结束,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当时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美苏两极格局
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多极化趋势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93
20、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1861年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是因为
①废除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②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③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加快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43
21、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民国24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题型:9
  • 难度:较易
  • 人气:1632
22、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 题型:9
  • 难度:较易
  • 人气:637
23、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战国时李冰设计的都江堰的修建。

  • 题型:9
  • 难度:较难
  • 人气:320
24、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争霸开始。

  • 题型:9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0
25、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西汉时,司马光所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讲述皇帝到汉武帝的事实。

  • 题型:9
  • 难度:较难
  • 人气:1654
26、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洗雪了百年的耻辱。港澳得以成功收复的根本原因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题型:9
  • 难度:较易
  • 人气:819
27、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已知最早的文字是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的        。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1544
28、

1978年,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的初步形成。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2056
29、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确立君主立宪制;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标志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9
30、

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2分)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1897
31、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l 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刘少奇是我国第二任国家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失去人身自由,并被开除出党,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四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2分)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1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如何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1分,不得照抄原文)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1
32、

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欧洲第二次分裂”发生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在经济上的什么措施使得战后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材料一中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经济因素和产生的国际影响。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