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37445
  • 题量:40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中考试
  • 更新:2021-09-04
  • 人气:379

河北秦皇岛昌黎县初二期中物理卷

1、

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松香 B.沥青 C.玻璃 D.海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18
2、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大约为18.5mm
B.短跑比赛时跑1米的时间大约为1s
C.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
D.昌黎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达到﹣30℃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91
3、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9
4、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物态变化( )

A.冰化成水 B.铁水铸成铁饼
C.将铜片放在热水中 D.水变成水蒸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4
5、

为提高全体民众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县每年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音调 B.频率 C.音色 D.响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84
6、

吃冰糕时,有时舌头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现象.

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0
7、

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是因为气体传声
B.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9
8、

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0
9、

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

A.日本军机 B.海面上的军舰 C.海面 D.海岸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5
10、

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A.熔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吸热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2
11、

关于下表中几种晶体的熔点,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59
﹣117
﹣39
1064
1300
3410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7
12、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86
13、

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向外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时( )

A.升华形成的 B.凝华形成的 C.凝固形成的 D.液化形成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4
14、

王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49
15、

两盆水里都有未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温度为t1),一盆放在阴凉处(温度为t2),在盆内冰块熔化完之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2
16、

艺术节上小刚用吉他弹奏了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58
17、

下列四个选项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从30m高处竖直落下的物体用了2.5s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4
18、

小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9
19、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55
20、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11
21、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

A.9:4 B.4:9 C.1:1 D.3:2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46
22、

以物理量的国际制单位及符号正确的是( )

A.长度﹣﹣米(m) B.速度﹣﹣千米/小时(km/h)
C.时间﹣﹣秒(h) D.温度﹣﹣摄氏度(℃)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30
23、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97
24、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凝华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升华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8
25、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某物体是运动的或是静止的,必须选另一物体作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295
26、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      ,便于储存和运输.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8
27、

如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6
28、

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7
29、

在物理课上我们已经知道感觉是不可靠的,要想得到可靠的数据,必须要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请准确读出图中甲、乙、丙、丁各测量工具的读数,写在左侧横线上.

甲:     
乙:     
丙:     
丁: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8
30、

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吸热造成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957
31、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它不等同于错误,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它总是      ,只能想办法      ,而不能绝对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1
32、

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420
33、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通常方法      是相同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147
3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      ,即两种固体中,      是晶体,其熔点是           是非晶体.晶体熔化过程,温度      ,但不断      热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875
35、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小电铃能发声是因为其中有一小铁锤不断敲打铁片而产生的,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声音在      中无法传播.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586
36、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则:(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2
37、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难道蜜蜂发声不是双翅振动产生的?蜜蜂的发声部位在哪里?带着疑问,聂利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是     
(2)探究中③和④说明了     
(3)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A.得到可靠的结论,避免偶然性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446
38、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此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6
39、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在使用温度计时,还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       或容器底; 读数时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 离开液体.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8
98
98
98
98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由实验可得出水沸腾的规律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水需要不断      ,但温度     
(4)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的高度决定的.
A.酒精灯     B.酒精灯及火焰   C.烧杯     D.铁架台.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3
40、

分)(秋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某次搜寻中发射器发出波速为1450m/s的超声波,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器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器收到反射波经历的时间为0.1min,则发射点到水中疑似物的距离是多少?

  • 题型:13
  • 难度:中等
  • 人气: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