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45421
  • 题量:31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中考试
  • 更新:2021-08-23
  • 人气:1885

江苏淮安淮阴区初二期中物理卷

1、

一曲“小苹果”风靡大江南北.我们能分辩出是筷子兄弟的演唱,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0
2、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45
3、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
B.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D.淮安盛夏中午室外最高温度可达39℃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6
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实验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5
5、

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
B.
夏天,草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上挂满白霜
D.

冬天,屋檐下的冰凌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8
6、

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9
7、

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景示意图,由图可知(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气体遇冷液化了
C.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D.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3
8、

如图,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3
9、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4
10、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0
11、

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7
12、

“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产生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783
13、

当洗手后,将双手放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手附近空气      ,并提高了      ,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7
14、

如图所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丙温度计的示数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549
15、

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8米/秒的速度向平面镜移动5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米,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896
16、

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      (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改变了.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487
17、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噪声的波形.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664
18、

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余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酒精有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0
19、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选填a/b).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4
20、

(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769
21、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469
22、

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547
23、

如图所示,AB是物体,O为小孔,M为光屏,试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

  • 题型:3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3
24、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 题型:31
  • 难度:较易
  • 人气:642
25、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256
26、

如图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用直尺的作用是可以测量玻璃板到蜡烛A的距离和玻璃板到      的距离,并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
(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则可能原因是     
(4)移去B处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8
27、

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为      ℃,在温度为2℃时,物质处于      态.
(2)在BC段,表明该物质要      热量.
(3)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0
28、

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图乙(a)、(b)是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不同情况,图      (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某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描绘了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时其响度与温度的关系图象,下面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3
29、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其好处是: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响度
较响
较响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791
30、

在图中,小丽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626
31、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