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50776
  • 题量:28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1-08-20
  • 人气:1820

江苏句容初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卷

1、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21
2、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l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l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99
3、

两盆都放有冰块和水,甲放在阳光底下,乙放在阴凉处.过一段时间发现甲、乙中冰块都还有,但甲中冰块减少的更多.下列正确的是

A.甲的温度较高 B.乙的温度较高
C.甲乙温度相同 D.无法判定谁的温度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8
4、

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96
5、

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A.甲 B.乙 C.丙 D.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3
6、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96
7、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S为一点光源,关于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像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
B.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像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C.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像S'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D.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像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6
8、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镜面正上方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11
9、

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4
10、

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9
11、

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 ,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 应该是

A.u<f B.f<u<2f
C.u = 2f D.u>2f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32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淸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A.靠近凸透镜,变大 B.远离凸透镜,变大
C.靠近凸透镜,变小 D.远离凸透镜,变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50
13、

如图所示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如果将橡皮筋拉得更紧,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更       .(选填“高”或“低”)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534
14、

普通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       ℃,乙:        ℃,丙:       ℃.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2012
15、

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
(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选填“减慢”或“加快”)蒸发.
(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       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4)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       热(选填“吸”或“放”).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0
16、

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656
17、

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其优点:一是利用光的       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而.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595
18、

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8
19、

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16
20、

(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为       ;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
小为      

(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7
21、

按题目要求作图
(1)请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分别画出与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 题型:31
  • 难度:中等
  • 人气:932
22、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6
23、

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白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B的外侧应该是       ,该光最显著的特性是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的(选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选填“红”或“蓝”).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355
24、

晨晨对“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复习总结,并制作了知识小卡片,请你帮晨晨完成知识卡片的空缺内容.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是光的色散的实验装置,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再增加测量工具       ,还可以完成课本探究       的实验.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题型:30
  • 难度:较易
  • 人气:726
25、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       (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6
26、

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标有刻度的可绕接缝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光路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 “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在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时,若以法线ON为轴,将纸板B向后旋转一个角度就看不到反射光了,此时反射光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将纸板B 转到原来的位置又看到反射光了,这一现象说明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0
27、

小敏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是否相同(折射角是否相等),如不同,弯曲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老师帮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空 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再进入玻璃,然后再进入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所示.小敏还上网查出了一些介质的其他参数,如下表:

物 质
空气

玻璃
植物油
密度(kg/m3)
1.29
1000
 
930
速度(m/s)
3×108
2.25×108
2×108
 

(1)分析光路图,可知: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偏折程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在植物油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快”或“慢”).
(3)光由传播速度大的物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物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746
28、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或“右”)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