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科学 / 试卷选题
  • 编号:152227
  • 题量:35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1-08-19
  • 人气:1060

浙江省金华地区九年级10月月考科学试卷

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酸的溶液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08
2、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64
3、

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23
4、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用(    )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19
5、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 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 烧碱固体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54
6、

东阳南乡盛产丰富的水果,某果农发现其种植的柑桔出现生长迟缓,叶色淡黄的现象,经农技员诊断必须追加相应的复合肥料。你认为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a2SO4 B.NH4H2PO4 C.K2SO4 D.NH4Cl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0
7、

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的稀溶液的PH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9
8、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
B.氯化银食盐 NaCl
C.硫酸铜晶体 胆矾 CuSO4•5H2O
D.碳酸钙 生石灰 Ca(OH)2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14
9、

以下四种溶液:①MgSO4②NaOH ③CuSO4④KCl 若不用其他试剂,但可以用被鉴别出来的物质,则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73
10、

下列物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烧碱干燥的是(    )

A.CO、CO2 B.H2、SO2 C.H2、CO D.CO、SO2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28
11、

下列做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

A.用AgNO3溶液验证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Cu+2AgNO3===Cu(NO3)2+2Ag
B.用NaOH溶液吸收CO2中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NaOH+HCl===NaCl+H2O
C.用稀H2SO4溶液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O
D.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2Al(OH)3+3H2SO4===Al2(SO4)3+6H2O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746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能够达到除掉杂质目的是(   )

A.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
B.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CaCO3
C.铜粉中混有少量铁屑
D.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OH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45
13、

下列各组物质在某PH=14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NaCl、KNO3
B.NaCl、NaOH、NaNO3
C.CaCl2、NaNO3、Na2CO3
D.KNO3、H2SO4、NaCl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1
14、

现有六种物质:Fe粉、CO2、Mg(OH)2、CuSO4溶液、稀H2SO4和BaCl2溶液,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反应有(     )

A.5个 B.6个 C.7个 D.4个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21
15、

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MgCl2 B.CuCl2 C.Ag(NO3)2 D.KCl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1
16、

在元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个魔术: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六只烧杯(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杯无色透明,B杯看似红墨水,C杯看似蓝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

A.H2O2 溶液 B.HCl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46
17、

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硫酸 B.烧碱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8
18、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5
19、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

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19
20、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可能含有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9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

A.熟石灰 B.苏打 C.浓硫酸 D.稀盐酸,这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_
(2)常用于工业除锈的试剂是____              ___;
(3)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___ __          _;
(4)改良酸性土壤用_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9
22、

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切不可把          倒入          中。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993
23、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
24、

从HCl、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两种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    ___;__   _  _____。
(2)若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_       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                     

  • 题型:33
  • 难度:中等
  • 人气:807
25、

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Ag+、K+、Ba2+、OH、Cl、NO3和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619
26、

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动用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121
27、

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A、B、C、D、E,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他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通过观察发现E溶液呈蓝色,其他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取少量A、B、C、D溶液,分别滴加E溶液,现象为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C和D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C溶液后沉淀消失。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2)写出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808
28、

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 (OH)2CO3】 ,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

① 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 中加热。
(1)A 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固体放人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                    
(3)C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1
29、

自上海发生毒馒头事件后,小英妈妈自己动手制作馒头。小英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小英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设计实验】小英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             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小英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小英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 _               

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小英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性质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白色固体全部溶解,则为_____            ____。

  • 题型:33
  • 难度:较易
  • 人气:1207
30、

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382
31、

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  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填序号)。
① 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5
32、

浙江金华北山地区有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和省级风景区——六洞山风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溶洞景观,千姿百态,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给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收入,同时北山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灰石,以此为原料的水泥厂遍布周围,双龙管委会提出的“合理开发,适度保护”政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杂质与盐酸不反应)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克
1.76
3.52
4.4
M

求:(1)上表中M的数值            
(2)计算这种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多大?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1597
33、

2011年3月10日,我市某化工企业发生了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消防官兵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氢氟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与熟石灰[Ca(OH)2]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氟化钙(CaF2)和水。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
(1)氢氟酸的pH      7(选填“>”、“=”或“<”)。
(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          性质。
(3)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氟酸溶液4千克,需要多少千克熟石灰刚好能完全反应?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1362
34、

铁和铜的混合物样品,分成等质量的两份.一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4g,在另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所得不溶性固体质量为21.6g,求:
(1)原混合物样品中铁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
35、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生成CO2的质量。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算出下列中的         (只填字母标号,不计算,可多选)。

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