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51967
  • 题量:39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0-03-18
  • 人气:350

[北京]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1、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37
2、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05
3、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7
4、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D.蜡烛在墙上呈的像是虚像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05
5、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67
6、

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如图所示),对沿途的风景有感而发,题写了《襄邑道中》一诗,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云不动”是以两岸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B. “云不动”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照物的
c. “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的
D. “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照物的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17
7、

以下哪个物品的长度接近5cm

A.文具盒的厚度 B.墨水瓶的高度 C.盒中钢笔的长度 D.铅笔的直径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9
8、

如图所示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三个标志性物体及它们运动的有关数据,比较它们速度大小可知

A.“和谐号”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350km,速度最大
B.正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军舰每分钟航行780m,速度最大
C.奔月的“嫦娥二号”每秒钟飞行11.2km,速度最大
D.它们的速度一样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36
9、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a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08
10、

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08
11、

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08
12、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

A.2kg B.20kg C.200kg D.2000kg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3
13、

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相同的是

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
B.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自行车的尾灯
D.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82
14、

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水烧开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0
15、

1m3的水结成冰后

A.体积变大 B.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 D.密度变小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95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8
17、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1948
18、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__,“高”是指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520
19、

说到火车,多年来萦绕在人们头脑中的便是火车在行驶中那不绝于耳的“咣当、咣当”的声音,以及冒着浓烟的蒸汽机或柴油机发出的轰鸣声。为了环保,早期在铁路旁树立如图所示的隔声墙,现在在沪宁线上铺设的303公里的一根超长无缝线路,为铁路电气化的动车组解决了噪声问题。

(1)火车的运行会带来很大的噪声,经常会超过100dB,噪声的主要来源是铁轨的振动和机器排气口的空气振动,隔声墙是在__________控制噪声,靠近铁路的房屋采用双层真空玻璃窗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来减弱噪声的。
(2)采用无缝铁轨和电动机动力,以减少火车的振动。这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的办法减少噪声。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663
20、

天气晴朗的日间,黑板有时会反光看不清字,是因为黑板比较光滑,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__________反射,从而进入某一方向的同学眼睛中的光线较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而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__________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眼睛中的光线很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所以会觉得有些耀眼,看不清字。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593
21、

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1863
22、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1
23、

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用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772
24、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甲、乙两种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695
25、

如图,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题型:3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84
26、

如图所示,F、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在图中画出平行立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题型:3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42
27、

在图中,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虚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 题型:31
  • 难度:较易
  • 人气:807
28、

众所周知,温度越高,蒸发面积越大,风速越大,水分的蒸发也就越快。如果要探究水分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关系,必须先使__________相同,这种探究方法就是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668
29、

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这把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则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是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2
30、

某同学利用小鼓研究“响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小鼓放在距自己一定距离的位置且固定不动,用鼓棒敲击鼓面,然后观察鼓面上泡沫小球弹跳的高度和声音的强弱。并用照相机将小球跳到最高点时的情景拍摄下来,如图所示。已知(a)图是用最小的力敲击,听到的声音最弱;(c)图是用最大的力敲击,听到的声音最强。通过以上实验,请你归纳总结:

(1)敲击鼓面,鼓发出声响,小球跳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
(2)由以上实验可以归纳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具体的关系是__________。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896
31、

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______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___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_____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64
32、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将是: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 题型:30
  • 难度:较易
  • 人气:1908
33、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在做实验时小明同学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选填对的选项)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315
34、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26
 
 
时间
 
4
 
平均速度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1
35、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4
36、

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__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3)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测得牛奶的密度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
(4)如果在实验中,小红同学用天平测量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时误把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把牛奶和烧杯放在右盘,若他读出左盘中砝码总质量为140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为1g,则小红同学测量的牛奶和烧杯的实际总质量为__________g

  • 题型:30
  • 难度:较易
  • 人气:807
37、

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 题型:13
  • 难度:中等
  • 人气:927
38、

有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1254
39、

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现向一空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质量共为1000g,然后再向瓶内灌满水,用天平测得此时的总质量为1410g。求瓶内金属颗粒的密度。

  • 题型:13
  • 难度:较难
  • 人气: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