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70158
  • 题量:23
  • 年级:七年级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0-03-18
  • 人气:1587

[江苏]2013-2014年江苏兴化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1、

春节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的
C.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D.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77
2、

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它是(  )

A.周朝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01
3、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27
4、

战国七雄中,最后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是(  )

A.秦 B.韩 C.赵    D.魏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19
5、

下列思想流派中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5
6、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

A.《离骚》 B.《孙子兵法》 C.《论语》 D.《道德经》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80
7、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思想流派与其代表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墨家——孟子 B.儒家——庄子
C.道家——墨子 D.法家——韩非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85
8、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80
9、

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 使用是(  )

图1中行行徽   图2古钱币

A.商朝 B.夏朝 C.汉朝 D.秦朝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4
10、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没有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司隶校尉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06
11、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右图是秦泰山石刻,由秦朝宰相李斯所书,从中可见秦始皇统一后采用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9
12、

“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通西域
C.昭君出塞 D.文成公主入藏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05
13、

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 的起点,它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08
14、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瓜果、汗血马、毛皮和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这一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是东西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C.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是南北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83
15、

造纸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的造纸术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三国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59
16、

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8年,哪一场战役的失败使他一统天下的“志”破灭(  )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43
17、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三国鼎立。三国中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

A.魏 B.蜀
C.晋 D.吴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43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生产经验丰富
C.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19
1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在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56
20、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错误的是(  )

A.孔子——因材施教 B.越王勾践——问鼎中原
C.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D.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92
21、

制作历史资料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杰出人物作出重大贡献,请你完成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历史人物资料卡片。(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 题型:39
  • 难度:较难
  • 人气:293
22、

辨析改错(下列每题两处标有着重号的内容,其中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订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西汉建立。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御匈 奴进攻,秦始皇征发大批人力,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灵渠。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分封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9
  • 难度:较难
  • 人气:809
23、

材料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原文大意: 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一统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 魏主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魏主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 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 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那泥土,黄颜色中的一种,是万物最初的源头;应该改姓元。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材料四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

  • 题型:4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