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小学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95426
  • 题量:7
  • 年级:六年级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1-10-23
  • 人气:1562

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 为学 同步试题

1、

《为学》,选自《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是作者写给_________看的,是针对_________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这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_(谁);“为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文中借用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 题型:1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3
2、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也(dǎi  dài)       于富者曰(yǔ  yù)
钵(bō  běn)              慢(tái  dài)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49
3、

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古今意思的不同。
吾:__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___   逮:______________
岂:___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72
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带线的词。
(1)之,则难者亦易矣。            (      )
(2)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      )
(3)吾欲南海,何如?               (     )
(4)富者曰:“子何而往?”         (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
5、

补充语句,并做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______________;不为,______________。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______________;不学,______________。
(1)画“______”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句。翻译画“_______”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1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59
6、

读课文,回答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____________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_____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5
  • 难度:困难
  • 人气:1236
7、

阅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容作为弥补自然缺憾的一种方式,成为当今的一大时尚。作为一个不怎么注意打扮的须眉,我想介绍的是另一种美容之法——读书。
读书增补感知的不足,使人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倾心交流,知无穷,击浮躁。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野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小长工高玉宝,靠着书籍的滋润,写出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圆了同代人不敢奢求的梦想。卓文君、李清照,虽无西施之貌,都留下了千古美文,字字句句,感动后世。
知识可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矮个的鲁迅、残腿的张海迪都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写就了(      )的篇章。知识使人从落魄的境遇中解脱,苏东坡面对荒蛮的流放之地,唱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      )。
当人间的繁华与我擦肩而过,当权势的倾轧在世间上演,知识使人挣脱了世俗的困惑。宽和的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放松得不能再放松。我曾在山区工作过两年,面对物质生活的简单和单调,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伴我度过了精神空虚的时光,咀嚼出平凡岁月的恬淡。那时候,用悠然忘我和超凡脱俗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多年以后,当我厌倦于案牍为俗事而伤神时,我才恍然忆起那段平和的岁月,因为它曾是那么地(      )。
(1)理解词语,将下列四个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鸿篇巨制       令人神往       激越词章       惊天动地
(2)读书批注: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在第2自然段加两处批注,用“______”在文中画出,并用“④②”标出,再把批注内容写下来。
批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
①“我才恍然忆起那段平和的岁月”这句话中,“那段平和岁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伴我度过了精神空虚的时光,咀嚼出平凡岁月的恬淡"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点概括:作者说:“读书是一种美容之法”的原因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想体验,读了这篇文章会自然想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勉励人勤奋读书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7)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