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 人气:704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人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奈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领导核心开创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人屈辱、彷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