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遭遇挫折失败,就如同路遇死角,面对死角怎么办?智慧的做法是“转换视角”。视角影响视野,视野关乎成败。
②当年,首季杂交稻的试验结果出人意料——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有人嘲讽道:“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杂交稻就大有前途了。”但袁隆平并未因此而沮丧甚至放弃。他认为,试验已证明水稻杂交有增产作用,只是这种增产作用目前表现在了稻草上而不是稻谷上,这是配种不当造成的,只要改变配种,增产作用就能发挥在稻谷上。于是他改进试验,坚持探索。第二年,杂交稻果然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的大门从此被打开了,袁隆平也因此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可见,死角不是死路而是拐角,遇到死角时,只要变化一下视角,就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
③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回忆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时说,当时课题组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历经了190多次失败,有种陷入困境的感觉。为搞清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重新细读中医经典《肘后备急方》。其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服药方法,让她忽然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前期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水煎法的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课题组尝试使用沸点只有35摄氏度的乙醚代替水来提取青蒿素,终于开启了成功之门。科研死角就是这样把问题摆在你面前,告诉你“此路不通”。当此之际,细查出问题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另觅新途,只要选对了方向,后面往往就会步入坦途。
④反之,“当真理碰到鼻尖时,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这种缺憾在科技史中却也俯拾皆是。我们应当懂得,科研是壮丽的探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失败当作死角,就此停止探索的步伐。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一步步地实验。越是重大的原始创新,实验结果往往越是与预料不符。这种时候,恰恰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⑤把失败当成转换视角的契机,杜绝焦虑浮躁,以“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的精神,冷静分析实验的负面结果,在破解难题的探索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⑥在死角面前不轻言放弃,换个视角,继续坚持探索,这其中还蕴含着一种进取的情怀,一种科学的精神。正如屠呦呦所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并持之以恒。可以说,死角面前怎么办,既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价值,也锤炼和考验着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在科技发展史上,一流人物在其意志品质方面的贡献,通常都不亚于其才智方面的贡献。勃发我们时代创新的活力,不仅呼唤着善于转换视角的智慧,同样也呼唤着其背后的科学精神与品格。
(选自201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统观全文,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A.面对死角,转换视角
B.视角与视野,决定成与败
C.死角面前,不要放弃
D.时代呼唤科学精神

下面这段材料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美国人莱斯最早发明了传声装置,但只能用来传送音乐,无法使人互相交谈。在这个死角前,莱斯止步了。而另一个发明家贝尔在莱斯研究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改用了直流电,把传声装置中一颗螺丝钉往里多拧了5丝米,于是,电话机诞生了——它成了贝尔的专利。许多时候,“错过”比“过错”更糟糕。“过错”可改正,“错过”无法弥补,正如莱斯这个“5丝米教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遭遇挫折失败,就如同路遇死角,面对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