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4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光尽在险要处

李慧勇

①唐代诗人户的《宏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写的是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李广出猎,见草中石”,夜风動吹,乱草摆拂,李广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鉄,视之,石也。后李广。“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②误以为是猛虎,能迸发出那么大的力量,而知道是石头了,却又力有不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只有勇于挑战,全力以赴,才会取得成功。世界上不少人并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因为没有经过困难和挫折的磨炼、激发不出他们体内潜藏的力量。

③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巴斯徳为了拯教病人,大胆给狂犬病人注射了实验中的疫苗。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时也将他推上了成功的峰巅;李时珍坚定信念为医学做贡献,他亲尝百草,置生死于度外,治病救人的美徳流芳百世。改革走的是前人末走过的新路,谋的是新篇、布的是大局。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破解矛盾的钥匙,改革开放之初,切掉胆囊的任仲夷浑身是胆”;争到“尚方宝剑”的习仲勋说办就办;“要杀头先杀我的”的吴南生大胆突破等等,他们留下了许多改革佳话。

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顽症痼疾,总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前顾后,不敢挺身而出,一心只想做“旁观者”、“太平官”、“老好人”,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遇事便躲、见险则退,矛盾不敢抓、问题不敢管,只会辜负组织重托错失发展良机,贻误改革大计。

⑤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把困难和挫折当作动力,视为熔炉,知难而进,乐观顽强,不懈奋斗,才能不断越过低谷,攀上高峰。焦裕禄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大无畏气概,同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为今日兰考绿野碧川打下了深深根基。县委书记的典范谷文昌,不怕失败、不怕委屈、不怕磨难,只怕党的事业干不好,以14年的执着坚守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坚强意志,把昔日荒岛沙坡变成了漫山葱郁。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嘞呦,凭着甘于寂寞、敢于挑战的精神,带领科研团队百折不挠、刻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了抗疟新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病人的生命。他们每一步都浸透着与因难斗争的汗水;每一处都镌刻着与风险搏击的印记。

⑥曾国藩有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不了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寂寞之苦,怎么会挖得深井饮甘泉?吃不了衣带新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怎么会滴水穿石成深潭?吃不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若,怎么会千锤百炼终有我?

⑦中流击水,惟奋楫者先。追求学业,打拼事业,我们只有敢字当头、干字在前,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才能迈过山重水复的重重险阻,驶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看到万山丛林的无限风光。

(选自《吉林日报》2018年6月12日,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李广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请简述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

吃不了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寂寞之苦,怎么会挖得深井饮甘泉?吃不了衣带新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怎么会滴水穿石成深潭?吃不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若,怎么会千锤百炼终有我?

(5)文章第⑤段提到“志无体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风光尽在险要处李慧勇①唐代诗人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