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 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 ,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 ,始识公之仲子 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 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藁 见属 为叙。又十三年,乃克 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 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仲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属:同"嘱"。⑨克:能够。⑩畴昔:过去,从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生 轼言,尽以告之         

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         

③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         

④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

(3)为深入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填字母)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

(4)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

______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备选项:A.他们   B.我

(5)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