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初中化学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

乙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溶液仍饱和

C.

t 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6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 2℃时,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   

(3)t 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来源: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分别降温到t 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B.

t 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将4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0

D.

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  .


来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两次各加入30g该固体,充分搅拌后,再升高温度至40℃,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②中烧杯内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根据如图实验判断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应为图2中的曲线   (填"A"或"B")。

(3)③中烧杯内固体的质量是   g。

(4)若该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时,可采用   的方法。

来源:2016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副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OH) 2属于易溶物质

B.

Ca(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30℃时,Ca(OH) 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

70℃时Ca(OH) 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来源: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 KNO 3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

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

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

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 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来源:2020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