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大戏 ,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2)上述材料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大国崛起》
(3)请举出20世纪符合上述材料的两个大国的名字。
(4) 上述材料中大国的崛起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法制代替人治的过程。为了探究世界史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小明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做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帮助完成:
材料一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者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谴责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请回答:
(1)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最高权利。这一政治现象源于上述材料几?此材料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1776年7月4日。请问:该日期符合材料几?此材料体现的文件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一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之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4)三则材料所表达的共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文字?
(2)上述两种文字所代表的地区文明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把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1)材料一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材料三    1945年7月,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3)据材料三分析,工党领袖艾德礼在竞选中战胜声名显赫的丘吉尔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任举一例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2)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给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能即刻到来。
材料二 右图为“三面红旗”,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经过去50多年了。回过头来看,“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反映出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化则是反映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何时开始实施?它取得了哪些成就?请你列举其中的两项。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里所说的“三面红旗”都提出或开始实行于哪一年?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错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注:指器物方面)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
材料三:毛泽东曾回忆说:“        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但俄国革命的成功却带来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1)①材料一所说“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
②请列举一位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2)①依据材料二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方面的内容?
②该学派后来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的名称叫什么?
(3)①材料三中的横线应该填上的杂志名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②为什么胡适、陈独秀能成为毛泽东的模范?
(4)①据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发生的时间是何时?
②“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①四则材料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②综合以上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上有何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礼记·王制篇》


(1)①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
②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制度?
③该制度的基础是?
(2)①材料二中政治制度的名称是?
②对应材料四中哪个的朝代?
③其创立者是?
(3)①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首创于材料四的哪个朝代?1分)
②其中尚书省行使哪种权力?
(4)①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是?
②材料四中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之举?
③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上述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
【绝处逢生】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指的是谁?他最终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
【险象环生】
材料四

对峙中的两大集团            丑陋的“轴心”(柏林—罗马—东京)
(4)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形势?两次危机之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浴火重生】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5)依据材料五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六  
(6)材料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观察下列不同时期的漫画,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请问图一描述了哪场战争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在各国间的矛盾中,请结合所学,回答出最主要的盾是什么?引起该战争的导火线又是什么?



图一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哪三个国家?“三巨头操纵世界”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图二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什么运动?
材料二 :

(3)材料二中的图一、二分别讽刺了什么外交政策和事件?两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材料二中的图三主要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对二战进程有何影响?
(5)二战的损失是惨重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根据以上材料的解读你认为我们从二战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至少两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耐心阅读以下材料,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共10分)
材料一: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1933年,为对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宣布: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主要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同时,在金融方面大力整顿银行;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
(2)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两个国家实施上述政策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4分)
(3)请你想一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迪。(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