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地理试题 / 综合题
初中地理

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8分)

(1)黄土高原东起A________(山脉),此山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平原的分界,西至乌鞘岭。南至B________(山脉),此山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盆地的分界。
(2)黄土高原跨山西、________、宁夏、甘肃等省区。
(3)黄河的支流D为________。
(4)从四大区域位置看,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第________级阶梯。
(5)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设,其中,得到了广泛支持的是“________说”。
(6)目前,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试分析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7)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要把________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8)现在,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缓坡地       A建挡土坝、护坡
②陡坡地       B种草、灌木和山杏
③坡脚         C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金砖国家”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013年3月26日至27日在南非的德班举行,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就加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深化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材料二:

(1)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2日至30日对材料二图中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出访的非洲国家中属于“金砖国家”的是               (填代号和名称)。
(2)材料二中提到“中国曾节衣缩食援建的坦赞铁路,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南南合作”是指             之间的相互合作。
(3)习近平此次出访的非洲国家中,南非的经济发达,这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          为主的经济有所不同。
(4)资源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将采取多样的合作方式与非洲国家共同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帮助非洲国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你认为非洲的自然资源优势是                
(5)习主席访问的首站是俄罗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双方积极推动的航空、核能、天然气等战略合作项目有望实现重大突破。下列关于俄罗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并能够自给 ②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位③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④经济文化中心在欧洲部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和“洞庭湖与长江之间的连通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洞庭湖是长江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接纳我省境内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的来水外,还通过连接长江干流和洞庭湖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等处接纳长江来水,再从城陵矶注入长江(如洞庭湖与长江连通关系图所示)。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的流向。
(2)洞庭湖水体面积的大小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有着很大的波动,如2011年5月更是较同期平均值减少约一半。请简要分析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
(3)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简要描述洞庭湖对长江干流洪水的调蓄过程。(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在观察高山植被时发现,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森林有着不同的种群和结构特征,在一个特定的高度上不再有森林的分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理论上森林分布所能达到的极限高度就叫这个区域的林线度。
(1)说出我国林线高度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位于我国哪两个区域?
(2)简要描述我国林线高度的分布特征。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南方林线高度比北方高,这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这因素是如何影响林线分布高度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下图为我国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
(1)根据对雾和霾的介绍,总结雾和霾两种天气现象的异同点。(4分)
(2)列举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5天以上发生雾霾天气的2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3)改善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污染源。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一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从而减少霾的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图中B处的人口密度范围________人/平方千米;我们省的人口密度在_______人/平方千米以上.
(2)中国人口分布,大体是从______________省的_______________市到_____________省的______________县划一条直线,此线_______部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部人口密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月;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月;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      半球(南或北)。
(2)该地最冷月气温值        (大于或小于)0℃,因此该地冬季气温的特点是             
(3)该地最热月气温值       (大于或小于)20℃,因此该地夏季气温的特点是         
(4)该地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是        月,因此,该地降水的特点是      季多雨。
(5)试描述该地气候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南方地区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_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______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__米, 甲乙两地的最小高差接近_____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是1:100000,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____千米。
(3)结合右图,判断左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__________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分别是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澳大利亚矿产与城市分布图,据图回答。

 
(1)看到上述地图,有人马上得出:“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的国家”的结论。图中支撑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2)根据澳大利亚地形图中的信息,可以认定,该区域的地形以  为主(在下列四项中选择填空)。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3)根据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可以推断,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比粗放牧羊带更具有的优势应该是   (在下列四项中选择填空)。
A.地形更平坦   B.气温更高    C.降水更多    D.光照更充足
(4)澳大利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历史上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但现在澳大利亚已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却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你认为澳大利亚在发展经济方面,值得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每年有震感的地震达1500多次,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迄今震级最高地震——里氏9.0级地震(图三),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啸袭击。不久以后的3月24日,在缅甸东北部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图一)
材料二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2)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西北部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向震中所在的东南方向移动了5.3米,同时下沉了1.2米,由此说明了地壳是                  。
(3)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日本宫城县附近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破坏。图三所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并简要分析原因。                   
(4)图一中所示半岛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该半岛的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是                                   。河流①是            ,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最终流入太平洋。
(5)图一所示该半岛区域重要的粮食作物是         ,其发展该粮食作物的气候条件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东地区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沟通①      海和②黑海的是⑤       海峡。
⑵、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___________在及其沿岸地区。
⑶、将海湾③周围的石油运往美国,走最短线路,先后经过阿拉伯海—红海—④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
⑷、⑦国所在的半岛是       半岛。
⑸、图中⑧是      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⑹简述中东地区长期成为频繁的冲突、战争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经纬网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纬度是       ,经度是      
(2)B地在A地的        方向,B地在C地的      方向;
(3)D点在东西半球的      半球,位于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的点有        
(4)B地所处的纬度属于高中低纬度的       纬;随着地球自转一周, A,B两地经过距离较长的是        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
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
(1)旅行社宣传单中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大 ④—早晚经常下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乙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降水丰富
(3)下列同学的描述与丁地区有关的是( )
A、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小明:“哈达、锅庄、碉堡楼。”       
(4)图中山脉①、②中,属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       (填数字代号)。
(5)甲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6)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甲地区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乙地区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水稻。”
D.埃及小朋友说:“我在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是一个沙漠之国。”
(7)丁、丙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丙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             
(8)读④山脉以西地形区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试分析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疏松, 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 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 垦荒造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流。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4)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四幅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            ②          ③         ④
(1)这四幅图表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__,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2)假如这四个地区处于亚欧大陆,那么在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__,在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
(3)这四个地区中属于冬雨夏干型的是____________,我们家乡的气候特点符合这四幅图中的图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地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