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试题 / 简答题
高中物理

(1)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

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E.

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2)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已知大气压强为。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原子核具有天然放射性,它经过若干次衰变和衰变后会变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原子核中,有三种是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它们是(

A.

B.

C.

D.

E.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物块,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以一定速度与B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与多普勒效应有关的是(

A.

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B.

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

C.

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

D.

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行进的速度

E.

科学家通过比较星球与地球上同种元素发出光的频率来计算星球远离地球的速度

(2)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30°,平行于光屏,与光屏的距离为,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对紫光的折射率为。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侧面垂直射入,直接到达面并射出。画出光路示意图,并标出红光和紫光射在光屏上的位置,求红光和紫光在光屏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A.

1 Hz

B.

3 Hz

C.

4 Hz

D.

5 Hz

(2)如图所示,两艘飞船沿同一直线同向飞行,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接近光速)。地面上测得它们相距为,则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发出一光信号,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

(3)如图所示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光线垂直射入,分别在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射出。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时,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 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 实验前应将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 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 手动敲击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1.980,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6.5,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
(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12,测量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 是均匀媒质中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 和 6m 一列简谐横波以 2m/s的波速沿轴正向传播,在=0时刻到达质点处,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3s时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40610220921077602[1].png

A.

=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

=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

质点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

D.

在4s<<6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向上运动

E.

当质点向下运动时,质点一定向上运动

(2)图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折射率为代表端面。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201408250045020161501[1].jpg

(i)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
(ii)求光线从玻璃丝的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

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

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

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2)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两气缸的容积均为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甲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介质中点与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4和5,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波分别沿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①求简谐横波的波长。
点的振动(填"加强"或"减弱")。
(2)如图乙所示,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点垂直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

①求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线的方向。
②第一次的出射点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填""""或"")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mm。

(2)霍尔效应是电磁基本现象之一,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图丙所示,在一矩形半导体薄片的间通入电流,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磁场,在间出现电压,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称为霍尔电压,且满足,式中为薄片的厚度,为霍尔系数。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半导体薄片的霍尔系数。

①若该半导体材料是空穴(可视为带正电粒子)导电,电流与磁场方向如图丙所示,该同学用电压表测量时,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填""或"")端通过导线相连。
②已知薄片厚度=0.40mm,该同学保持磁感应强度=0.10T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测量相应的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区域内(见答题卡)画出图线,利用图线求出该材料的霍尔系数为(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使半导体薄片中的电流反向再次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霍尔系数的测量误差,为此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测量电路,均为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为半导体薄片(未画出)。为使电流从端流入,端流出,应将掷向(填""或""),掷向(填""或"")。

为了保证测量安全,该同学改进了测量电路,将一合适的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在保持其它连接不变的情况下,该定值电阻应串联在相邻器件(填器件代号)之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水或油灌入小口瓶时,常在瓶口插入一根竹筷或玻璃棒,水或油就沿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不致流到瓶子外面,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能否采用竹筷或是玻璃棒?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绝缘空腔导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连接时,问验电器是否带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电管在各种自动化装置中有很多应用,街道的路灯自动控制开关就是其应用之一,如图所示为其模拟电路,其中A为光电管,B为电磁继电器,C为照明电路,D为路灯。试简述其工作原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房间的一角打开一瓶香水,如果没有空气对流,在房间另一角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这是由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的磁电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1)请简述自动控制原理.
(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 mm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哪一种对铝板的厚度起主要控制作用,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