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酸性:H2SO4>H3PO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a" kJ•mol﹣1
3AlCl(g)═2Al(l)+AlCl3(g)△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为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②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                
③在0.5 mol•L﹣1NaOH和1.0 mol•L﹣1MgCl2溶液中,混合物Y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图如下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在上述NaOH溶液中,混合物Y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图2)所示.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t℃时,将3molA和1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x=           ;平衡常数K=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在t℃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      mol.
(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Fe(s)+O2(g)═FeO(s)   △H=﹣272.0KJ/mol
2Al(s)+O2(g)═Al2O3(s)   △H=﹣1675.7KJ/mol
则 Al(s)的单质和FeO(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微型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0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正极,Ag2O是负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当电流表中产生持续电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是原电池的负极
B.Al是原电池的负极
C.电子由Al沿导线流向铜
D.铝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 ,当m、n、p、q为任意整数(不为零)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D的质量不再改变
B.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C.反应速率υA:υB:υC:υD=m:n:p:q
D.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发生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发生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度一定时,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气)+nB(气) pC(气),达到平衡后,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的浓度的1.9 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C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
C.气体A的转化率升高 D.m+n>p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B.金属腐蚀一般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C.纯的金属一般难以发生电化学腐蚀
D.钢铁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吸氧腐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H的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等于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              △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P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100mL1mol/L盐酸与锌粉反应,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降低温度
B.改用300mL1mol/L盐酸
C.改用100mL3mol/L盐酸
D.用等量锌粒代替锌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L•s)    B.υ(C)="0.5" mol/(L•s)
C.υ(B)="0.6" mol/(L•s)    D.υ(A)="0.15" mol/(L•s)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NH3)="0.02" mol•L﹣1•s﹣1 B.v(O2)="0.01" mol•L﹣1•s﹣1
C.v(N2)="0.02" mol•L﹣1•s﹣1 D.v(H2O)="0.02" mol•L﹣1•s﹣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负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