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综合题
高中生物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方法I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II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组别
IBA浓度(mg/L)
12d生根率(%)
18d生根率(%)
30d生根率(%)

1
0
O
1
1
2
0.O5
O
20
74
3
0.1
O
12
50
4
0.2
O
l1
48
5
0.5
0
10
47

6
0
0
1
1
7
200
70
100
100
8
500
4
90
91
9
1000
0
87
88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 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  作用。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   (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    、     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其中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该病的遗传特点是   
(2)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为   
(3)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Ⅱ2的基因型为   ,若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   
(4)若要检测Ⅲ3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采取的措施是   ;若要调查某地区甲病的发病率,通常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理由是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含量(g/100g体重)
下丘脑中TRH含量(pg/mg蛋白)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

24
0.33
86.73
0.55

4
0.27
63.94
0.76

(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   。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   调节,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   ,肌肉和肝脏等产热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实验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维持体温。该过程中,能直接提高褐色脂肪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的激素是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②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①组   。②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TRH含量比①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3)与正常的长爪沙鼠相比较,破坏了下丘脑的长爪沙鼠,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会因不能分泌   ,而导致尿量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分析回答:

(1)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乙表示   过程,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   
(2)丙过程通过   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核糖体上。
(3)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   次。甲过程所需的酶有   
(4)科学家运用   技术可探究甲过程的特点。若甲所示模板分子为 ,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3次甲过程,则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mol/min。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1)图1中,细胞①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有     
(2)图1中细胞③的名称是  ,细胞⑤中有 个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 (填序号)。
(3)图2中,CD段可表示     期,细胞④应对于图2中的     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段。
(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取A、B植株的细胞进行如下图操作,请回答问题:

(1)实现图中的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发生用到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处理,体现了细胞膜的           性。
(3)杂种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与                 有关,它通过④⑤过程形成杂种植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                 
(4)如果原生质体A为小鼠的浆细胞,原生质体B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诱导二者融合时,独特的方法是用                 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  淋巴瘤细胞  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  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图甲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图乙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乙中编号_________;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图乙中编号_________。
Ⅱ.下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______与其它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_______ ____。
(2)Ⅳ属于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Ⅱ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     _____________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在离体条件下,若将图Ⅰ细胞进行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产物的生成量表示)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一组相关的问题。

(1)在t1和t5的温度环境中,该酶的活性都极低。这两种环境中酶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温度达到t5                         
(2)已知经过t2温度处理的该酶,当温度提高到t3时,其活性随着提高;但不知道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将A和B设为对照组,分别在温度为t3、t4水浴装置中保温10 min;将C作为实验组,其温度处理应是先在        中水浴保温5 min,然后再转移到           中水浴保温5 min。
②另取适宜浓度的反应物溶液各2mL,分别加入a、b、c的三支试管中,依次在温水中保温5min。
③分别将a、b、c中的溶液对应加入A、B、C内,振荡摇匀后依次在各自温度环境中保温10min,检测各试管中产物的量,记录,比较。
④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如果                           ,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3)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遗传学方面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中,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能/不能)呈现紫色;但是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中,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这体现了DNA分子结构的              性。
(2)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请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选择亲本为                                          小鼠杂交;杂交方法: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现有一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母亲的基因型是        (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概率是           (假设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约2/65。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自由组合。
③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也有发生在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若用荧光分子标记法检测,女性患者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有      个荧光点。
Ⅱ.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子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
(1)顺利受精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二是来自母方的卵母细胞要                才能受精。
(2)                   (填生物技术)是培育试管婴儿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适合的时期是                         ,若在该时期用胚胎分割技术是获得双胞胎时,必须注意要将                   均等分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下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氧气浓度的相对变化量)。在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1小时后氧气的浓度变化相对量如下表:


注:O2相对变化量,+ 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1)该实验的目的是                                                           ,第9组的作用是                                           ,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2)在绿光条件下,金鱼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如果由绿光突然转换为红光,则此时刻其叶肉细胞中C5的浓度将         
(3)在黄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相对值是            ,此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的物质转变是                                     
(4)根据此实验,在大棚种菜时需要用                 的玻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要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下图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

注:I 、II、 III 为引物
(2)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SSU,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________。
(3)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翻译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
(4)据图可知,合成的LHCP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