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③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
④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
⑤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是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3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__________。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D具有__________功能。
(2)若图2细胞是一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写出图中多画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对于图2细胞,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5和6都含有DNA分子
B.3、5、6、8、9、10都具有膜结构
C.10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D.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1、3、6

(4)据图3分析,氨基酸和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这些物质的载体蛋白在__________合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①这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高∕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一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二中 A﹑B 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④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 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1,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Ⅰ.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①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_ 生长,则表明:               
②③装置内胚芽鞘              生长,表明: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时期 (填字母)。图1这种以图画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的模型是_______________模型。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3)高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__,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___________ (能、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2的________点才可能开始变化。
(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____________,请在图3的虚线方框内画出该时期高等植物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条)有丝分裂模式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寿花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下图表示长寿花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________;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长寿花叶片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
(3)长寿花叶片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长寿花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________过程产生,产生CO2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C、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质量分数/%)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活细胞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含量多的是氧元素和______元素,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化合物____________中。
(2)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代谢作用。
①在秋季收获大豆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水。如果大豆细胞内水分过多,则会使细胞的________加强。
②从上述现象可以推断,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值变__________,则新陈代谢加强。
③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 kg的黄豆能生出5 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变化是______,种类变化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中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___成分较多,此类化合物主要作为_________(细胞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4)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原生质的最重要的化合物,在表中的元素中,这两种化合物在元素组成上最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研究赤霉素(GA 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茎芽,进行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D四组,每组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后测量茎芽长度(图2)。研究还表明:当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 3诱导的茎芽生长被抑制了5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
B.图2的数据表明GA 3和IAA都促进生长,IAA的作用没有表现出两重性
C.B组表明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2倍
D.GA 3影响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I、图甲是横放的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根尖上三个部位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一段时间后根尖的生长状况;图丙则为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状况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尖中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图甲中     细胞所示的部位,然后转运至        细胞所示的部位,
(2)在细胞C所代表的部位,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     运输.
(3)D、E两侧生长素的浓度分别对应于图丙中的       点.
II、某同学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枝条12小时,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扦插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__ 原则.
(2)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_mol/L,实验结果______(能,不能)体现两重性.
(3)进一步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的最适浓度,可将以上实验称为这个实验的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关系是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_________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捕捞露斯塔野鲮鱼供人们食用。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________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2.4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分解者分解
12.6
2.1
微量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________,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动植物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右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3)当受到外界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b中①被消耗的场所是                                        ;细胞器c中有③物质参与的是                        (哪种生理过程哪个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         ;此细胞内合成⑤物质的场所有                    
(3)细胞器b与细胞器c均能大量生成ATP,ATP的用途有什么不同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答主要两点)。
(5)据图乙,若每天对该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温度250C、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司)、14小时黑暗(温度150C),该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增加量为              mg。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司时,植物的CO2吸收量为0的原因是                                    
(6)请在下图中用箭头标出A点时CO2的移动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C.I—2、Ⅱ—2、Ⅱ—4、Ⅲ—2一定是杂合子
D.若Ⅲ—2和Ⅲ—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鹰的羽毛黄色和绿色、条纹和非条纹的差异均由基因决定,两对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黄色对绿色为显性,非条纹对条纹为显性
B.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P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D.F2中的绿色条纹个体全是杂合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