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填空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据此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3年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总量情况

注: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后才出现工农业产品过剩。2004年我国人均GDP仅1 000多美元。
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及其比较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
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增长率(%)
城乡收入之比为
2000年
2.1
6.4
2.65 :1
2002年
4.8
13.4
3.1 :1
2004年
5.7
21.3
3.4 :1

   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
材料三:农业产值、就业人数、农村人口的比重


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
农来就业人数
的比重
农村人口占全部
人口的比重
中国
15%
50%
63.34%
工业化国家
15%
20%
40%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市场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与材料一、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国家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维护中央权威,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然会削弱多党合作制。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科技创新和教育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要求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也要注意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增,近年来,我国国产家电质量已赶上外国同类产品,价格却相对低廉,加上售后服务不断改进,消费者投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一改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国产家电已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预测,我国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其特点有:①生存型消费正在向质量型消费过度。②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主要为商品住房、轿车、电子信息产品、新型食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
(2)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由生存型转向质量型,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实行“863”计划以来,该计划用于民用项目的投资约15亿元,在民用各个领域获得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 000 亿元。在生物工程、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和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照表

    项目
国家
科技投入
科技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
企业
申请专利
件数
高技术企
业的利润率
发达国家
2%~3%
70%~80%
日本松下
10 000
50%~80%
中国
0.5%~0.8%
30%左右
中国石化、海尔
400
约20%

   注:中国石化和海尔是我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情况(单位:亿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GDP
116 694
136 515
67 422
增幅
9.1%
9.5%
9.5%

   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稳定,社会消费品增幅达13.2%,出口顺差396亿美元。
表2 2003年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情况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2003年
8 472
9
2 622
4.3
2004年
9 422
7.7
2 036
6.8
2005年上半年
5 374
9.5
1 586
12.5

   注:2004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将维持刚性增长,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城市还要每年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 000万人;每年再就业方面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以往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 4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据此完成:
(1)表1和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表2和材料谈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源安全指能源供应的安全及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状况看,要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就必须抓住石油安全这一核心。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高于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2005年因世界油价上涨导致我国石油进口多花费几十亿美元,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决器。赞成162票,弃权1票,反对0票。“通过!”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
问题: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根据广东省的统计,2005年广东全省民工短缺超过百万。以往的用工大市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市都面临5万至20万不等的用工缺口。涌动多年的珠三角“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地区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劳工紧缺情况。
材料二:根据调查,许多企业,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最为迫切的制衣、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小企业,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率过低,缺乏承受提高工资待遇的能力。但持续的劳动力短缺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设法压缩固定支出,以节约成本。此外,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产生“民工荒”的原因。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民工荒”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欧元升值,我国对欧盟出口增加,贸易顺差有所扩大。欧盟不断要求我国增加从欧盟进口,并对我国出口设置很多限制(如对我国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提起反倾销诉讼、设置技术壁垒等),中欧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欧盟还和日本、美国一起要求我国改变汇率管理体制,促进人民币升值。
(1)汇率变化会影响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水平。请简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扩大对欧盟的出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图表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图(单位:亿元)
 
注:(1)发达国家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一般为30%~40%。
(2)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要依靠外商或进口。
        图表2 苏南、苏北、苏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比例(%)

材料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产值l万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必然给江苏经济带来增长方式的改变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打造“中国创造”最重要的棋子。
(1)图表1、图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江苏如何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分析江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谋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的建言献策活动更是见证了公众的参与热情,这份热情从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中便可见一斑。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大型问卷活动结果公布,8万字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汇集了412万公众的智慧与热情。这412万中国公众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包括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该意见建议书已报国务院,其中的内容将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中去。
(1)请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说明国家要向全社会征求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7月4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
(2)说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10月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据悉,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政府文告。白皮书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简要分析材料中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例如,我国人均国土面积0.8公顷,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均草地0.33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1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40%、50%、17%;人均原油可采储量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 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89.8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4.5%、5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1)运用有关经济常识,说明怎样才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正确性。
(3)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阐述如何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