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孔了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引自《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汉以后,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材料二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在华28年中,他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企图从这些经典中寻找“儒耶对话”的切入点,探讨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
——引自《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读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根据材料三,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宪章中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
材料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相比在人均GDP水平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8世纪西欧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19、20世纪的中期人均GDP水平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警示作用?
纵观14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发展史,对今天中国“和平崛起”的探索有何借鉴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23题)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 B.铁路和飞机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和漫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回答:
(1)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为什么说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3)从两人的改革中我们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885
270.3
486.3
美国
426
117
9742
单位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欧六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西欧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运作机制时有调整,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30年代的美国、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70年代末的中国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述的改革都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成功结合的例子,它们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6分)
(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何明显不同?是什么事件导致这种不同?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6分)
(3)在材料二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十四大、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步入近代后,大西洋沿岸地区的一些国家成为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请回答:
(1)16世纪前后,大西洋沿岸地区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它反映了世界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大西洋两岸的主要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这次变革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简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何种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三 太平军占领宁波以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档案中记载:“连一箱鸦片都没有卖得出去。”
  材料四 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   镇,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知。”
  问题:
 (1)太平天国后期,在江浙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
 (2)与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
 (3)你如何评价这一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日本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战争,给亚洲和周边国家人民带来了慎重的灾难。据此回答:
(1) 结合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概括近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2) 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以日本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试分析造成这两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首相小泉却不顾亚洲各国的反对,继续参拜供有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05年也是日俄战争结束的100周年,日本却以各种形式大肆庆祝战争胜利。
材料反映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以上材料反映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相关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