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图2及图3所反应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图2、图3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2)公元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英国当时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你认为: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英国首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议会中的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列举其改革中采取的两项措施?他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
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在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3)根据材料三,概述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依据、目的分别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扼要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到罗马帝国时代……对民众来说,除敬拜顺服皇帝外,更重要的是顺从帝国的法律。按照法律,所有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材料二 它们于公元533年,根据查士丁尼的指令汇集成书。在它的“摘要”中说道: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释放是从手中释放,即给予自由。……世人天生是自由的,没有天生的奴隶。
——以上材料均摘自[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适应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变化,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说明“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作用。(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指的是哪部法学著作,“它”的问世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并指出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
材料一: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材料四: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结合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来说明理由。
(2)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两个时间段中国、苏联粮食产量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是关于身后世界的问题。…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2: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3:20世纪初,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出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4:“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邀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据材料1回答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为什么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根据材料2回答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根据材料3列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 ?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 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朝惩唐朝和五代(梁、唐、晋、汉、周)藩镇割据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1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将“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 (2分)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候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 百官志》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 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有什么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