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初中化学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 点表示 t 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t 3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 20%

D.

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 t 3 降到 t 1 ,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来源: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荷花节吸引了大量热爱大自然的游客,盛开的荷花张开花瓣迎接四方宾客。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 C 19 H 21 N O 2 )具有降脂、抑菌的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荷叶碱属于有机化合物

B.

荷叶碱中含有四种元素

C.

荷叶碱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78

D.

荷叶碱由 19 个碳原子、 21 个氢原子、 1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来源: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药品气味

B.

加热固体

C.

过滤泥水

D.

熄灭酒精灯


来源: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白玉为党金作马

B.

暗香浮动月黄昏

C.

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来源: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来源: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浇灌植物,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该小组首先研究了 CuS O 4 的影响。每次施用的浇灌液均为 100mL ,配液方案如下:

(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 1g/cm3

编号

浇灌液中CuSO4

浓度

总体积/mL

5CuSO4溶液的

用量/mL

水的用量/mL

1

5%

100

100

0

2

3%

100

60

40

3

1%

100

a

b

4

w

100

c

d

①补充盆3的配液数据:a______b______

②为了获得严谨的结论,合理设计盆4的配液方案:w______d______

2)该小组还研究了 BaC l 2 的影响。研究结束后该小组将未用完的 BaC l 2 溶液和 CuS O 4 溶液直接混合,准备作无害化处理。

①混合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过滤,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假设一:只有 CuC l 2 假设二: CuC l 2 BaC l 2 假设三:______

③设计实验确定蓝色滤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说明假设二不成立。

______

______,说明假设三成立。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 FeOH 3 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 CaOH 2 溶液中通入 C O 2 ,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断 CaOH 2 HCl 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 Ca2 Cl ,他据此认为 CaOH 2 HCl 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 CaC l 2 。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4)如图a所示,向 NaOH 稀溶液中缓缓通入 HCl 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 OH ______ Cl 。(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 NaClN a 2 S O 4 及少量 MgS O 4 CaS O 4 ,某小组从中获取 NaCl N a 2 S O 4 的主要过程如下:


1)“除杂1”应依次加入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__,“除杂2”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除杂限选试剂: HClHN O 3 N a 2 C O 3 CaOH 2

2)将“溶液A”在 80 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


①该小组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 NaCl ,但检验后却发现是 N a 2 S O 4 。请作出合理解释:______

②该小组停止蒸发浓缩,经______、过滤得到大量 N a 2 S O 4 固体及母液;将母液中的 NaCl 分离出来,操作是______

3)设计由硫磺(单质硫)生产 N a 2 S O 4 的转化路径,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提示:常见 4 价硫的化合物可与 O 2 化合为 6 价硫的化合物)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日常生活中,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是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 Sn O 2 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3)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 ZnC O 3 ,高温易分解生成 ZnO

①泥罐外煤饼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锌的沸点为 907 。泥罐下部温度可达 1200 ,上部约为 600 ,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______(填标号)。

A.

结晶

B.

蒸发

C.

蒸馏

D.

升华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 CuN O 3 2 AgN O 3 混合液中加入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磷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制造,如 LiFeP O 4 等。

1)白磷保存在水中可以防止自燃,主要原因是______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消耗 0.4g 氧气至少有______ g 红磷参加反应。

3)磷有多种化合价, PC l 5 读作______;已知 PC l 5 +4 H 2 O=5HCl+ H 3 P O 4 (磷酸),磷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根据化合物的分类, LiFeP O 4 属于______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

B.

实验②:试管壁发烫,说明物质溶解过程伴随热量变化

C.

实验③: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④: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钴( Co )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物质

CoO

CoOH 2

CoC l 2

CoC O 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

固体

难溶,粉红色

固体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

固体

A.

Co 能从 MgC l 2 溶液中置换出 Mg

B.

CoO 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

CoC O 3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H 2

D.

CoOH 2 可由 Co NaOH 溶液反应制得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果汁或饮料中,呈弱碱性的是(

A.

苹果汁( pH3

B.

番茄汁( pH4

C.

西瓜汁( pH6

D.

苏打水( pH9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 2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N 2 H 2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N 2 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按个数比 11 进行该反应

C.

NH 元素的质量比为 1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管和 b 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B.

b 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