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
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
“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人,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
可能原因是                  ;(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
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内江1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_________
___现象。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2)乙装置实验完后,变黑的铜丝可用稀硫酸处理得到硫酸铜。工业上制备硫酸铜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其中方案_______更适合工业生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3)方案二产生的SO2具有和CO2类似的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除此之外,SO2还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煤燃烧的气体产物,将煤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现象,猜想一: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CO2;
猜想二: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猜想三: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此气体成分,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猜想三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
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
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南昌市19).(4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稀硝酸、碳酸钾溶液、稀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 B a O H 2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 a O H 2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1)该溶液由两溶液混合(填化学式)
(2)请写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碳酸氢钠在 270 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 a g ;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 m 1 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 m 2 g
(1)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用(填仪器名称)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到中(填序号)冷却。

A.

B.

C.

D.

(3)根据题意,用 a m 1 m 2 的代数式表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4)步骤①、③和④都需要用到精度为 0 . 1 g 的托盘天平称量,若本题中 ( m 1 m 2 ) 的值超过 0 . 6 g ,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90 % ,则至少需称样品多少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已知: N a 2 C O 3 + C a C l 2 = C a C O 3 + 2 N a C l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端"或"d端")通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填“<”、“>”、“=”)铜丝b的质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4) 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 S O 2 , S O 2 进一步氧化得到 X , X 与水反应得到 H 2 S O 4 ,则 X 的化学式为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溶液含有 H + N a + M g 2 + F e 3 + C l - O H - 、NO、CO中的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中一定含有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E
(2)操作Ⅰ的名称是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为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98g于烧杯中,逐渐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中物质间的质最关系如右图所示。请计算:
(1)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若取一定量该硫酸溶液配制509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的稀硫酸,需加人水的质量是多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稀盐酸、稀硫酸、 B a O H 2 N a 2 C O 3 F e C l 3 五瓶无标签的溶液。
(1)通过观察溶液的直接鉴别出 F e C l 3 溶液;
(2)小刚利用 F e C l 3 溶液分别与其他四种溶液混合,现象如右图所示:试管A中出现红褐色沉淀,B中既有红褐色沉淀有有气泡产生,C、D中取用原溶液是。他将C中溶液倒入A中,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溶解且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试管C所的原溶液是

(3)下强取除 F e C l 3 溶液外的其他四种溶液各少量(可多次取用),将每种溶液分别与另外三种溶液一一混合,同样达到了鉴别的目的。则他鉴别出 N a 2 C O 3 溶液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