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生物试题 / 探究题
初中生物

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B→    →G→C→A→E→   
(2)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该实验经E处理后,叶片    (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呈蓝色。
(4)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等有机物的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光照或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设置了如下表的实验,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号幼苗与②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         ,①号与③号、④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      
(2)在这个实验中,以    号幼苗为对照。
(3)将1号幼苗与3号、4号幼苗比较,其中能正常生长的是   号幼苗,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号幼苗,通过这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之一。
(4)将上述结论综合,可知:                   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请分析以下问题:
(1)你帮小明做一个合理假设
(2)此实验变量有_____个,是________。这种实验称为________实验。
(3)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用1只鼠妇,这样做法对吗?________,原因是在试验中若鼠妇的数量过少,实验结果              增加。
(4)鼠妇是一种无脊椎节肢动物,也称为“潮虫”,平时较喜欢生活在阴暗          的地方,昼伏夜出。在采集鼠妇时,所用容器上最好放一些富含         的土壤,并放置通风阴暗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制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 000年了。请你养几只蚕,探究它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                                                   
(2)制订计划:
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蚕后进行实验。
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序号),你的理由是              
(3)该实验的变量是              
(4)设计实验:选择桑叶和白菜叶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5)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1只行不行?为什么?
(6)实施计划:(略)
(7)得出结论: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安市第8中学学生陈重光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了一个不简单的发现。她的发现在2003年获全国科技成果大奖。
陈重光家里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作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然后她开始了实验。她将十多只黄粉虫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后,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陈重光同学的假设。
(2)陈重光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黄粉虫的目的是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5)陈重光同学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类环境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OC
5 OC
25 OC

(1)本实验中包含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 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___________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
气中的___________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
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___________。
(3)请就家里的牛奶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瓶子编号
种子的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它外界条件均适宜)
A
3
少量水,20℃
B
3
无水,20℃
C
3
少量水,—10℃
D
3
将种子淹没的水,20℃

 
(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变量是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两瓶做对照实验。
(3)A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该从     方面找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小时。
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该实验的变量是           
(4)步骤④中,能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5)实验现象:叶片A               ,叶片B                   
(6)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①将甲、乙两装置(如下图)暗处理两天;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摘取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1)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据此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甲、乙两
装置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_____。
(2)步骤①,暗处理是为了避免                            对实验造成影响。
(3)步骤③,酒精溶解了___________后,达到使绿叶_________的目的。
(4)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只有叶片[      ]变蓝色,该结果表明:_________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探究的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螟蛾是田间害虫,青蛙是田园卫士,二者水火不容.一天,螟蛾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螟蛾乙说:“青蛙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掉了,还是想法躲起来好.”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了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结果螟蛾甲成了青蛙的美餐,而螟蛾乙却暂时逃过一劫.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①材料用具: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两只青蛙(大小、健康状况等都相似),活苍蝇和死苍蝇各6只.
②步骤:首先向甲水槽放入6只活苍蝇,向乙水槽放入            ,然后各放一只青蛙,注意观察青蛙的捕食行为.
(4)实验现象:甲水槽中                 ,乙水槽中                   
(5)得出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小组同学对“水中生活的动物”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一人一个观点。
请你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同学①的观点。(  )
(2)同学②的观点。(  )
(3)同学③的观点。( )
(4)同学④的观点。(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的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盘里就形成了
         和        的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的中央放1只鼠妇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与1号试管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           ,实验的变量是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利用了                    的特性。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作出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种子
处理           豆角          小麦           玉米           莴苣
无蒜            97.7%         93.8%          95.6%          70.0%
有蒜            93.3%         96.6%          95.6%          30.0%

注:有蒜是指在各培养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则未加。实验过程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的方法是设置_________实验。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籽只对             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而对其他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题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大蒜籽)时,再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或者豆角种子,那么,哪种方案更好?               。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