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生物试题
初中生物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能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显微镜已被广泛作用。科学家们借助显微镜发现了许多液体中都有微小的生物生存,他们称这种生物为微生物。有人提出微生物可以由死物产生,因为他们观察到的微生物似乎能由液体和无生命的物质产生。
但是,一位意大利的科学家斯帕兰扎尼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以下实验。请你细观察实验过程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斯帕兰扎尼的实验所检验的假说是
(2)加热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3)实验结果支持假说吗
(4)实验二是实验一
(5)该实验的结论是是
(6)某人重复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一,没有成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 利用农田蜘蛛可防治农田中的害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减少施用农药
B.可消灭所有害虫
C.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D.减少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明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1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小明的实验: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处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问题: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                      
(3)小明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这样形成了一组以______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4)10分钟后出现的情况是大多数鼠妇爬向了黑暗的一端,据此小明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
(5)上述实验中能不能只用1只鼠妇?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做实验时,小华也在旁边看,并向小明建议应在纸盒黑暗的一端洒点水,使它潮湿,而亮的一端保持干燥。但小明没有采纳小华的建议。你认为小明做得对吗?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遗传、变异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发展。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人的受精卵在由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多细胞的胚胎,此过程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是果蝇的遗传图解,分析可知果蝇的是显性性状。

(3)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多种,如:

A.嫁接
B.细菌的分裂生殖
C.用种子繁殖
D.运用试管婴儿技术繁殖

E.霉菌的孢子生殖。上述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填代号)
(4)育种学家为了获得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在实验室内模拟太空中的各种射线、微重力等因素,诱导农作物种子的           发生改变来达到目的。
(5)一朵基因型为AA的梨花,接受了基因型为aa的梨花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基因型为AA,种皮的基因型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体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
B.新细胞与原细胞分裂前的遗传物质相同
C.两个新细胞的体积与原细胞相同
D.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不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61、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    )
62、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    )
63、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肌群收缩。            (     )
64、睾丸和卵巢既是内分泌腺,又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    )
65、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    )
66、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很少。                      (    )
67、植物的茎可用来进行无性生殖,但根和叶不可以。                          (    )
68、地震、海啸等属于自然现象,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
69、神经中枢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    )
70、甲状腺、胰岛、唾液腺都是内分泌腺。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乙去掉雄蕊,丙不做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也不能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流信息,以下不能起到此作用的是( )

A.长尾猴的不同叫声 B.蜜蜂的舞蹈
C.黄蜂的警戒色 D.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菠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

A.煮过后绿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
B.叶绿素溶于热水而不溶解于冷水
C.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绿色
D.细胞膜透性破坏,叶绿素渗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    孔
气孔密度
每个气孔面积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关系。
(2)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的            植物为行道树种。
(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特别说明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可以是                    。(请至少写出两点)
(4)设置乙实验的目的是                   
(5)实验结果表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下表是对一些家庭进行眼色遗传调查后得到的数据。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婚配方式
家庭数目
子女
 
父亲 母亲
蓝眼   褐眼



蓝眼 蓝眼
蓝眼 褐眼
褐眼 褐眼
150
158
29
625      0
317   322
25     82

(1)如果父母都是褐眼,子女中出现了蓝眼,说明了生物的__________现象。
(2)在遗传学上,蓝眼和褐眼称为__________。根据表中第__________组数据可以推测褐眼是__________性状。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写出上述第Ⅲ组数据中双亲婚配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
(4)第Ⅱ组数据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如果他们与蓝眼人婚配,则所生子女为蓝眼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分别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叶芽(纵切)、种子的结构(纵剖)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结构[1]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发育来的,也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_发育来的;甲图中结构[2]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发育来的,也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_发育来的;甲图中结构[3]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发育来的。
(2)将甲图中的[3]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_______的结构相似。
(3)菜豆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 ]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B.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C.脊椎动物依靠一块骨骼肌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D.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