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初中历史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为削弱王国势力,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太宗选贤用能,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说出唐太宗注意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材料三  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率军抗击倭寇侵略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岳飞 D.文天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定噶尔丹叛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范围
下“西洋”
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最多一次l000—150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最多时17艘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位?(  )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

A.英勇抗金,忠君爱国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史上,也曾有过胜利,虽然为了这个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从中华民族长远的利益来讲,这一胜利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这一胜利”可能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越来越显现出来。下列表述与郑和下西洋不相符的是:(    )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到过亚洲、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是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郑和横渡印度洋比迭·伽马将近早80年……郑和的船队有船百余艘。人员达27000人;述·伽马仅4条船,170人;哥伦布3条船,87人……郑和远航运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伽马仅到印度,哥伦布到加勒比海地区……郑和带去“丝与瓷”,他们带去“火与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随着下西洋壮举的停止。中国的造船业也逐渐萎缩,进而导致海上防御力量锐减。……在长远四百年的闭关政策下,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都瓦解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勋爵来华,经过打探,马戛尔尼得出结论:大清帝国的舰队和海防设施不堪一击。
——《郑和之后中国海军如何走向衰落》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郑和下西洋作了怎样的评价?(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为什么没能延续海上强国的辉煌?(2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给欧洲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华侨对南洋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华侨开发南洋始于唐代
B.郑和下西洋加快了南洋开发的步伐
C.南洋的华侨大多来自我国内地
D.华侨对南洋的主要贡献是传播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

A.朱元璋灭元建明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军入关 D.戚继光抗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兼收并蓄的唐朝】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科技发展的宋朝】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国威浩大的明朝】

(3)依据图片可知,“西洋”指的是              洋和           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4)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