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初中历史

下图应该是下列哪个朝代大臣办公的地方(   )

A.唐朝 B.明朝 C.清朝 D.汉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的建立者是 (   )

A.李渊 B.忽必烈 C.朱元璋 D.皇太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   )

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上”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和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空前强化,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强化君主集权的是(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分封藩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专制在清代极端强化的最突出表现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军机处
C.八股取士 D.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明朝君权加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B.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C.东厂由明太祖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D.明成祖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举措属于明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   )

A.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决策
C.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恐怖专政
D.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 】(1)隋朝统一以后,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隋文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的河道基础上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改正:
【 】(2)隋朝时修建的卢沟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是工匠李春。
改正:
【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南宋。
改正:
【 】(4)朱元璋废除了沿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分权六部,又设立锦衣卫侦查官民言行。
改正:
【 】(5)1206年成吉思汗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改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 (副) 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 (少) 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文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此种做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军机处的设置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三行政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明朝三部科学巨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