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初中历史

判断题:1952年底,祖国大陆完成土地改革,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宣告终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材料二中,导致乙段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据此,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开始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国家制定或调整农业政策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表,探寻数据背后的历史。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筑三村阶级结构的变动情况表(单位:人)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
83
197
116
18
27
2
1953
3
74
355
0
0
7

 
A.土地改革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建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兴奋地告诉老一辈的革命家:“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四川金堂县贫农徐某分到了三亩七分地,其所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迎来重大突破。2015年5月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供应暂行规定》,为“农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盘活原农村集体土地方面迈出了探索步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D.《中华民国土地改革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抖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抖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
(5)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以来,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哪个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文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什么权利?(2分)
(2)材料二中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5)纵观上述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后我国在农村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主要影响
1950-1952
 
消灭了地主阶级,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953-1956
三大改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困难。
1982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举办了“光辉历程”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一 历史的选择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_ 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主题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1953-1956年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主题三 工业化进程
(3)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_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下面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名词是

A.和平解放 B.“最可爱的人”
C.赎买政策 D.分配土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某学校准备举办专题展览活动,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有许多展板已完成。请你思考并完成下列版面内容。
(1)展览活动名称                                                   
(2)完成下列未完成的版面: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时  间
历史事件
意   义
1949年
    ①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②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③          彻底废除了。
1953年
     ④   战争胜利
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3)完成下面图示:

(4)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请你举出至少两项。
(5)看完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板,你有什么感受或启示?(至少2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