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下图,“2012年中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吉林高于河北 B.山西高于河南
C.青海高于甘肃 D.安徽高于福建

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森林覆盖度较高 D.离国际市场较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3月结束的“两会”上,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图)”的概念逐渐浮现,区域竞争越发激烈。回答23~24题。

“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均位于(  )

A.湿润地区 B.第三级阶梯
C.季风气候区 D.矿产丰富区

Ⅳ经济圈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

A.政策扶持 B.著名侨乡
C.海运便利 D.科技发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1-2题。
blob.png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中数据能够说明,三个地区中

A.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
B.广东水能开发程度最高
C.北京市政建设和住宅建设水平最低
D.广东城市化进程最快

三地区在职工作者中,从事制造业比重最高的是上海。其原因是   

A.上海机械产品出口量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B.上海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C.上海制造业以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D.上海制造业的收入高于北京和广东,对劳动者更具有吸引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Y市附近河流主汛期在一月还是七月,为什么?(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4)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2)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③→④→⑤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4)①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A.社会系统  B.生态系统  C.经济系统  D.资源系统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武汉市图”回答问题。

(1)武汉是       江和       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物流、人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           线通过,因此,武汉在交通运输上非常便利。
(2)武汉市紧邻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平原,雄厚的农业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商品棉的生产,还使武汉市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中心。
(3)从能源上看,武汉距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较近,充足的电能提供了动力保证。
(4)武汉东南部大冶附近有丰富的       矿资源,这为武汉发展        工业提供了原料供应。
(5)解放后,武汉被定为       省省会,行政中心很快成为区域的          中心,工业、交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下列有关“静脉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表示           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           ,原因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水北调对于北方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效利用水资源发电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④缓解工农业缺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