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化学

学习化学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下列关于环境保护不合理的是(  )

A.

火力发电厂需进行燃煤脱硫、控尘处理

B.

为减少"白色污染",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

来源: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分子个数比为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      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4)途径⑤消耗的化石燃料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5)降碳的一种途径是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某年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途径

相对值

0.6

60

60

121.8

5.5

92

90

据表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    (用表中相对值计算)。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地球家园。以下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

C.提高煤的开采水平,推广利用煤进行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来源: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填字母)。

A.露天焚烧秸秆

B.使用节能电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化石燃料的消费会增加碳排放。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1000g煤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则燃烧    (填“天然气”或“煤”)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3)使用膜分离法把CO2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该过程中CO2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CO2+xNH31CO(NH22+1H2O,配平该化学方程式,x等于    

(4)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4O)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1年世界环境日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题。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垃圾分类处理

B.

江河流域禁渔

C.

修复矿场植被

D.

露天焚烧秸秆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坚持绿色出行

B.

野外焚烧垃圾

C.

教科书循环使用

D.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

用途

碳酸钙

用于超导领域

C 60

补钙剂

食盐

调味剂

(2)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再次指出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是我国近1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图甲)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图乙)。

①依据图甲数据可知,2005年~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       

②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5年~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5.8%。这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列举一种可再生能源             

③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标号)。

A.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

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

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来源:2021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

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

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

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来源:202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B.

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

C.

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D.

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来源:202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

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

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

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

循环利用CO 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来源: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家乡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

防治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D.

布袋购物,努力减少"白色污染"

来源: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

选项

知识归纳

A.化学与家居

①由含有化学合成纤维的衣料制成的衣服,牢固耐穿

②新装修的房屋中放置活性炭包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B.化学与出行

①“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减少了大气污染

②高铁车头用到的玻璃钢是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

C.化学与环境

①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白色污染”

②露天焚烧垃圾以保持环境整洁

D.化学与健康

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A.AB.BC.CD.D

来源: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

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来源: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