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小学语文 / 试卷选题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jiào yáo)摩(suō shā)唐(tū tuī)
黑(xūn xiōnɡ) 待(lüè nüè)然(hè chì)
(shù sǒu )恶(zēnɡ zènɡ)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____”字,____次写到鲁迅的外貌:________的脸,________的头发,________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和____________的性格。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这是____写给____的信中的几段文字,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了哪三点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个句子以____来打比方,说明只有____,才能________________。“许多花”比喻________,“蜜”比喻________。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述为三层:“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根据上述概括将第一部分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请指出正确的一种,并说明理由。(    )

A.⑴⑵⒄⒅
B.⑴⑵⑶⒅⒆
C.⑴⑵⑶⒄⒅ 38
D.⑴⑵⑸⒄⒅ 38

(2)有人认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会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
(2)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黑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是本文开头三处伏笔,试指出下文与这三处伏笔的照应之处。
(1)“我”本来要去接班,但还要等半个钟头。
(2)“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
(3)“我”不到别处,而到内山书店去歇歇。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没说完。请辨析下边的例子: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5)……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6)“哦!您,您就是——”(      )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
(8)那种正直而慈详的眼光,使我立该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9)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3一面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