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二氧化碳 D.铝箔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水分子 B.氢原子 C.氧原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石蜡燃烧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
B.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D.氧气可用于气焊、气割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元素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该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 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不能确定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铝+氧气氧化铝 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氢气+氧气 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铁
D.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闻气味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气体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0.03%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许多城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空气质量。如规定所有机动车要安装尾气净化器,它的特点之一是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提高空气质量的另外两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      ,该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形成离子时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若用氯酸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___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其起_______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___(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c”或“d”)
(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写一个)。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下图)。

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请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_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作用。
(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_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作用。
(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某兴趣小组有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1]①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 ②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探究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长短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的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你认为他们的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
[实验探究1]小明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

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C.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
实验:根据以上假设,他对实验应作的相应改进为:
(1)         ; (2)      ;(3)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①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②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Fe3O4
Fe2O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拓展延伸]
小林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所示装置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铁架台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   剂,其作用是             ______
(2)分析改用乙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又设计了另一个改进的丙装置,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根据(2)推测的原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                      
(4)你还能写出实验室用到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吗?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初中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带学试(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