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夏朝设秩序,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土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在烟台莱山区发现一块牌匾,长约两米,宽近一米,四边精刻龙形图案,中间刻有“奉天诰命”四个大字,牌匾左右雕刻文字为“诰赠昭武都尉候选都司、封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李九龄……道光十年御赐”。这能够用于研究(   )

A.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B.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C.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D.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区域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枢密院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   )

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
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 D.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万历年间,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     )

A.成为明帝国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B.任职六科给事中,监察地方官吏言行
C.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
D.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舰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争取新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2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上:“凡当收成时......除足有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突出体现了(   )

A.绝对的平均主义 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颁行的《天父诗》中写道:“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可见,太平天国政权具有(      )

A.革命性 B.封建特权思想
C.进步性 D.封建保守思想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王铁群说:“…….至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312个,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材料表明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自由 D.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引发的中国的变化在于(     )

A.工业化、专业化 B.城市化、福利化
C.民主化、法制化 D.多样化、产业化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这表明当时的国民党是(   )

地 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A.发展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同学历史研究卡片的摘选,据此判断他研究的问题是?(   )

A.战略防御为什么采取运动战方式 B.战略反攻为什么千里挺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D.平津战役为什么先打两头,再取中间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    )

A.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C.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下列一些关键词中共党员概括了新民民主义革命的重要时间点,其先后顺序是(    )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D.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民主
B.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制度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主持制定1954年宪法,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5亿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条。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副对联主题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问题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问题 D.“文华大革命”结束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战乱何时终?”这首诗最有可能出自(     )

A.抗战老兵 B.老知青
C.老红军 D.台湾老兵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 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近代台湾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材料二  那一年剧变下的台湾,年头是日本征兵,美军大轰炸,年尾是国军来临,开始大接收。
——《中国时报》2005年9月12日文章
材料三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今日吾弟(注:指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台主政,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
(2)简述材料二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哪些事情? 归纳当时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了展的积极因素。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