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09年高考真题汇编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 "怎么会这样?" B. "糟糕的战争!"
C. 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 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来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 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 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来源:09海南高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

消除贸易壁垒

来源:09海南高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维持美元价格 B. 赚取更多英镑 C. 支持浮动汇率 D. 制造金融混乱
来源:09广东高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 实现"凯恩斯计划"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来源:09天津高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 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 互相合作 D. 互相对峙
来源:09安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 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 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 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 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来源:09辽宁宁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来源:2009江苏高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  (    )

A.

马来西亚

B.

印度

C.

新加坡

D.

泰国

来源:2009高考文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 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 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 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来源:2009高考文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来源:09年高考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概述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来源: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来源:2009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