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四川卷)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与火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 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 D. 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 《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

A. 日败俄胜 B. 日俄俱败 C. 日胜俄败 D. 日俄休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 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 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 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免役法 D. 市易法
来源:2009届高三历史模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均曾遭受重大挫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均表现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遭受重大损失
②都是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强大所致
③都是由于党内出现了严重机会主义错误
④都是由于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
⑤均在毛泽东等的正确领导下转危为安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 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 实行土地公有制
C.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 保留富农土地
来源:2008高考四川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 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 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
C.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 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来源:2008高考四川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计划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活斯特《尘暴》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步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来源:2008高考四川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