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时,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1787~1789年法国游记》  
(1)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    
(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 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 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 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   )

A. 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 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 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 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 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 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 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 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C. 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 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   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科技人员的内迁 B. 军工企业的激增
C. 民营工业的发展 D. 战时需求的刺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国民革命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 己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卢梭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前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前期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 垄断贸易的要求 B. 商品输出的要求
C. 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 资本输出的要求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 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

取得了重大突破

B.

被全社会所认同

C.

推动了政治改革

D.

取得了彻底成功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图1(局部)                       图2

A. 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 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 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东盟大事年表

1967年
东盟成立,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
1971年
签订《东南亚中立化宣言》。
1976年
签订《东南来友好合作条约》,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4年
文莱加入东盟。
1992年
决定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5~
1999年
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
1995年
签订《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1997年
首次举行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
2002年
分别与中国、日本达成一致,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2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

来源: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来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