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上海市卢湾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在哲学思想上各有侧重,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甲、参悟生死问题;乙、探索人的理性;丙、规范社会秩序。与上述内容相对应的国家应是

A.中国:甲;印度:乙;希腊:丙
B.中国:丙;印度:甲;希腊:乙
C.中国:丙;印度:乙;希腊:甲
D.中国:乙;印度:丙;希腊:甲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法国、西班牙及意大利是经济发达、独立自主的欧洲国家。在历史上这些国家曾共同受到某一帝国的统治,这个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了“走齐鲁看全运”的专题,全景展现了“齐鲁大地”的风采。历史上“齐鲁大地”称呼渊源于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B.西周的封邦建国制
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废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的见解。其中甲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如果把它们对应起来,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道,乙——儒,丙——法
D.甲——道,乙——法,丙——儒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家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一书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段话显示作者对当时科举制度的评价是

A.非常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唐朝制度,中男(l6岁以上至21岁的男子)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的男子)才服兵役,而官员封德彝却向太宗提出中男应服役的建议,但魏征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坚决不同意。此提议最终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初岁入一千六百余万缗,为唐代赋税的两倍,到神宗熙宁时已税收增至五千余万缗。南渡后,更增至留千余万缗,北方领土缩小而赋税反而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甘薯、玉米输入增加农业产量 B.江南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江南开发 D.赋税征收制度逐步健全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康熙年间陕西地方官王穆遇见一位西洋人,这位西洋人向他讲述了一些他闻所未闻之事。王穆因而写了一首赠大西洋进士的长诗。就当时时代背景而论,这位“大西洋进士”的身份很可能是

A.传教士 B.大学教授 C.商人 D.外交官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字内容,你认为它创作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梁叶子青又青,×月×号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最有可能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反帝爱国运动吸引了青年学生
C.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D.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方法,即用最简单迅速、最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失败”是指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项中有的是史实,有的是解释,还有的是观点。其中属于观点的是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B.商鞅变法时的告民书
C.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这句话中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0万解放军打败了80万国民党军队,成为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这次战役的名称是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界宣布: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院士将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

A.经济危机 B.政局动荡 C.和平演变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欧洲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根据西藏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布达拉宫广场修建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该纪念碑落成的时间应该是

A.1991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9年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多快省”。以上这幅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上世纪:

A.50年代末 B.60年代末 C.70年代末 D.90年代初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2,4,6

 

。造成这种“不成功”的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后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新中国成立后,成功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外交的典范事例有                                 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③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④ 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分裂走向统一或国家制度的改变称为“社会大变革”。如果以这个标准看待下列史实,你认为不能称为“社会大变革”的一项是:  

A.武王伐纣、灭商建周
B.隋军南下灭陈
C.春秋战国时的分封制变为郡县制
D.清末民初由专制走向共和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成立的国民政府,鉴于上海政治、经济上的重要地位,把上海辟为“特
别市”,不久又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称为“大上海计划”。这个计划最
后被迫中断,其根本原因是

A.政府财政困难 B.国内社会动荡
C.日本全面侵华 D.国共内战爆发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在上海举办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这是15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海能获得世博会主办权的原因有                                     
①中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②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③与世界各国联系空前紧密      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段时间有关“曹操墓的真伪”在国内各报争论得沸沸扬扬。小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想找一本有关记述曹操详细史料的历史著作阅读。在下列四本著作中,小明应当选择的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日本提出“脱亚入欧”。对“脱亚入欧”的正确理解是                                       

A.日本经济发达后变成了欧洲国家
B.日本经济发达后加入了欧洲联盟
C.日本学习欧洲,成为工业化国家
D.日本像欧洲国家那样不断向外扩张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请回答:(14分)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材料一中的图片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均为_______
(3)材料二中秦始皇废寝忘食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三及课本知识,归纳出雅典政治的特点。并举两个重大事件简要说明。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编辑中的“上海地区近代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片。
请参照范例,以“抗争篇”和“新生篇”为主题分别一个发生在近代上海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以内。 
范例: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现代化进程最早发端于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和整个世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岛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引领者”这一问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请你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方面为这个兴趣小组概括出英国所以能成为“现代化潮流引领者”的理由。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三段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请阅读材料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值此我就任总统之际,我的美国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形势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断来发表演说。现在的确是到了坦白而勇敢地讲明真相,讲明全部事实情形的时候了。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为这一目的以这种方式采取行动便是可行的。我们的宪法简明而讲求实际,总是可能根据特殊的需要在重点和安排上有所改变而无损于它的基本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材料三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罗斯福所提的“真相”是指什么?为了克服真相中所发生的那种危急形势,罗斯福实施了新政。新政的措施有哪些?你认为哪项措施影响最大?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是根据什么原则构建的?这个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引领着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材料一:

图一:孙中山       图二:毛泽东手迹  图三:1992年春的邓小平
材料二: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
孙中山为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做了哪些努力?当时两党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何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
2)邓小平理论主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精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分)
3)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全面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分)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曾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直到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才加快发展,最终形成。
请回答:
1)你认为,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全球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作用,因此在布拉格召开的世界银行年会和欧盟召开的高峰会议期间,都发生了一部分反全球化的示威者与军警冲突的骚乱。请分析这些人士为什么要反对经济全球化?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西方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为此,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以后,李鸿章又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请回答:
1)列举材料一中提到的“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使中国人遭受“耻辱性失败”的三次灾难性战争名称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哪些积极影响?( 4分)
3)你如何理解西方侵华的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来源:2010上海卢湾区高三二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