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下列文学创作形式以适应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是(   )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小说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

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 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
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C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C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将图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①儒学影响的扩展                         ②士人干政的强化
③行政区划的变革                         ④西部文化的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 B.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
C.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 D.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表中根据史实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夏商之时,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形成了以礼为首。这一变化凸显出西周的教育(   )

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宗法制度为目的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

(注: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进口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

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年下降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人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l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图中题词折射出的时代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根据图文信息,图画所示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C.新中国建国初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政府(     )

A.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B.管理经济的职能弱化
C.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D.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美国家
B.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C.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D.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对表中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我国振兴科技起步的艰难
B.第二阶段的情况印证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第三阶段的情况表明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这三阶段的情况证实“科教兴国”的推动作用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希腊的黄金时代》总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中“最充实的”应指(   )

A.经济基础: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B.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体制有效保证了民主
C.民主主体:雅典的所有居民都能享有民主权力
D.公民平等:公民享有平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   )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斯多亚学派第一次(   )

A.将西欧人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D.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如何处理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并说明当时“士”的“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有何有利条件。
材料二   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他工具。——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
材料三   士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的良。”,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更有人试图将学术与政治分开,干脆钻进象牙塔,像胡适所说的“回到故纸堆中去”,不问世事。(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概括民初知识分子对于承担社会责任在认识上的变化。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4)“知识分子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组同学主题探究学习的相关材料和结论

(1)指出古代组从材料直接推导出结论不合理的原因,并补充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2分)
(2)请补充近代组中可以支撑结论的史实两例。
(3)请补充现代组由材料可以推导出的结论。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罔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对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解读。
材料三      新中国初建,研究者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50年代末,研究暂趋沉寂。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来……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请说明你划分的理由。并据此指出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来源: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