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历史卷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古希腊“城邦”(P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以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作为加强皇权措施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晋葛洪《抱朴子》载:“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这里的“他”是指

A.孔子 B.乔达摩·悉达多 C.耶酥 D.穆罕默德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分权原则 D.平等原则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66年,亚当斯写道:“我向来是怀着崇敬和惊奇的心情认为,北美的拓殖是上苍教化和解放全世界所有奴性十足之人的宏伟计划的开端。”这种看法在之后的岁月里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上下的普遍信仰。对于18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人来说,下列历史事件中,起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上述信念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拿破仑法典》在欧洲推行
C.《人权宣言》的诞生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先进文化的吸引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列强逐步控制上海,实施“以华治华”政策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导致局势混乱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形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国共分裂对峙
B.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C.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美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个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在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该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主要是指

A.对内实行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 B.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流派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B.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历史的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1)结合当时历史分析材料一中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鲁迅的观点。
(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材料三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009年2月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家宝总理强调道德的国际背景及道德的具体内涵。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1901年1月29日,尚在西安的清廷颁布上谕,申明要变法革新:“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1901年9月,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
1902年2月,公布推广学堂办法。8月,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2年10月和1906年10月,派出总监督赴东洋和欧洲统一管理留学事宜。
1903年9月,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1904年5月,下谕:“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官考试细则》、《集会结社律》先后出台。
1905年9月,诏准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11年5月,颁布《内阁官制》,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于10月30日取消皇族内阁,开党禁,允许革命党人依法组成政党。11月3日,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模仿英国体制,实行虚君共和。11月5日,又下诏“一俟议员选定,即行召集国会” 。
——《影响中国的100个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清末新政和洋务运动。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学家,无论感兴趣的具体领域是什么,都无法忽略1830年这个转折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速度明显而迅速地加快。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体——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能比它发展得更快。如我们所知,法国有十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法国企业家的天赋和创造性,在欧洲堪称无与伦比。不过在事实上,法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层面,明显慢于其他国家。国内的人口平稳增长,却没有急剧猛增。城市只有不算大的发展(巴黎例外),实际上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有些城市还是缩小了。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
(1)上述材料认为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比它发展得更快,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2)材料中“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为什么说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1936年底,几万名共产党人和国际进步人士从世界各地涌向西班牙。入伍时他们庄严宣誓:“我自愿来到这里,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英国作家奥威尔奔赴西班牙时这样说道:“那个法西斯,总得有人去制止。”一介书生,就这样和新婚妻子踏上了硝烟弥漫的西班牙战场,最后被法西斯党徒的子弹击穿了喉咙。后来他被誉为“20世纪人类冬天的良心”。这个荣誉,毋宁说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号。
(1)列举20世纪30年代的相关史实,证明奥威尔为什么说“那个法西斯,总得有人去制止”。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这个荣誉,毋宁说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号”的理解。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了。实际上,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运用你们的思想来考虑将此重任托付给谁的时候了。因此,我觉得我应当向大家表明,尤其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使得公众意见表达得更明确,那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把我列为候选人。                                  
——乔治·华盛顿《告别辞》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三个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宣誓效忠共和,孙中山实现诺言,平静地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他说“国民革命,是为国民大多数谋幸福,凡事应以国民为重。”“共和与自由是为人民全体而讲,不是专门为少数军人和官吏而讲的。”“官吏不过是国民的公仆。”至于个人的去留进退,他认为,“功不必自我成,名不为自我居。”                               
——《孙中山演讲艺术评价》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华盛顿不谋求继续连任总统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异同。(8分)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了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到底是谁将耶稣送上了十字架?罗马教廷自16世纪后一直认为是犹太人。直到1965年,罗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才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行”。从此以后,犹太人不再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这让所有犹太人放下压在心口的一块石头。
——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三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欧美文化史纲》
(1)名画《最后的晚餐》创作素材源于什么?
(2)根据《犹大福音》手稿能否为犹大平反?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犹大福音》手稿与《最后的晚餐》所反映历史时期基督教各自的发展情况。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我省12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至此我省总共有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5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此前经过公示的我省12个“非遗”项目全部正式入围该名录。
在我省成功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9个为新入选项目: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琼剧、南海航道更路经(指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
其余3个为扩展项目: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文昌公仔戏与三江公仔戏(即木偶戏)
   ——《 海南日报》 2008-06-16
(1)按照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上述12个项目大致可以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几类?请写明类别名称。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任选其中一项,概述其入选的理由。

来源:2010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