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竹丽/席落大方/丢三
B.鹿/力/体抛头面/出马脚
C.服/步/异不边际/歪打正
D.茂/怪/冕堂皇/弹相庆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与文化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以时间为轴,口耳相传,而且在地域维度里向四方传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搭乘全球化的翅膀,几乎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经济影响力剧增的今天,学习中文已成为了一种不情之请。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有待解决的难题。

A.息息相关 B.口耳相传 C.传播 D.不情之请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村上春树被泛化的符号相比,莫迪亚诺的创作走向是清晰一致的,无论是《暗店街》还是《陌路人》中的主人公,都在执着地寻找自己。
B.高考的目的是通过测试,在考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既有利于考生发展,又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让学校招到最合适的学生。
C.北京有个故宫博物馆,台北也有个故宫博物馆,大陆的人们对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D.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将实现华丽转身,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关键迈出一步,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将更加明晰。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
②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
③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
④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
⑤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⑥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
⑦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

A.④⑥①②③⑤⑦ B.④⑥①②⑦③⑤ C.④⑥①⑦③⑤② D.④⑥①③⑤⑦②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

A.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情况
B.为和珅“杜渐防微”第:住宅
C.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亿:预料
D.并全家籍:没收入官府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②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
③ 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A.①其 ②乃 ③于 B.①其 ②乃 ③为 C.①以 ②而 ③于 D.①以 ②而 ③为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B.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C.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D.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就凭借举人的考试获得朝廷的任命,并因为资历较深而被提拔为侍读,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
B.乾隆认为,因为曹锡宝对和珅的弹劾只是没有查清事情的虚实,加上只是一介书生,见解迂腐,因此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C.嘉庆皇帝在铲除了和珅之后,想起来了曹锡宝当年的直言进谏,下令追赠曹锡宝副都御使的官位,曹锡宝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荫庇,被赠与官职。
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而闻名。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
②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曹锡宝弹劾和珅为什么不能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夕九江官舍
【明】欧大任
饯岁浔阳馆,羁怀强笑欢。
烛销深夜酒,菜簇异乡盘。
泪每思亲随,书频寄弟看。
家人计程远,应已梦长安。
这首诗在手法上由实人虚,试分析诗歌中实与虚的内容。
诗人为什么“强笑”,请结合诗歌内容予以分析。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谨庠序之教,                  ,                  。(《寡人之于国也》)
(2)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商业气味弥漫于科技触角所能延伸到的每一个角落,“惟利是图”的商业原则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彻底的贯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大部分人服从于自身的欲望,不知满足地去追求,当某种欲望得到满足时,新的更高的欲望再度产生、积累,进而复求“解欲”,如此循环不已。然而欲望的满足如果无所节制,其后果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分崩离析。
毋庸置疑,商业文明是人类作为一种智能动物在求生过程中不断演进其求生手段而日积月累的成果,其原动力来自于人的求生本能,人类社会的演变,始终包含着形而下的“器”与形而上的“道”两个方面,近百年来的历史是“器”大行其道的风光史,蒸气时代、电气时代的接踵而至,无一不表明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二千年以前的世界,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唐宋元明的诗词曲语,从荷马时代之后的古希腊文明到中世纪的文艺复兴,东西方社会的演进无不以形而上的“道”为主导、为核心,可以说,二千年来人类所积累的泱泱文化才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经典,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粹,是人类精神可资寄托的伊甸园,然而近代的工业科技革命不但使人类的生活重心偏离了文化主轴,而且使人类自身被文化所克制了十几个世纪的动物本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现在,该是我们重新认识经典、阅读经典的时候了。
商业文明倡导的是声色犬马的感性生活,而经典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倡导的则是庄敬平和的理性生活,因为理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理性文化倡导个体要在精神层面上实现自我,而不仅是在感官层面上满足自我,更不是放纵自我。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理性,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在这方面当今的商业文明(文化)不能给予我们一丝一毫的启示,我们惟有从百年以前的古代文化中去寻求古人的踪迹,探知当日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所以我们提倡重读经典,以之为理性生活重新开始的发端。
经典在文化上的价值,表现于熏陶一种正当人格的养成,同时经典具有调理人心、救治商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作用。我们所提倡的经典,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重读经典,除了儒家的传统经书,如众所周知的“四书五经”之外,还应包括先秦诸子的著作,如《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以及历代的诗词歌赋,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使人能够暂时从纷纭扰攘的商业社会中抽身而出的良师益友,让自己能够浸润于文化的氛围之中,感受作为人进行理性思维的愉悦,并感受因这种理性思维而存在的人生价值,而不致被现实的商业气息完全同化。
重读经典,一方面是个体通过文化进行群体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借助于个体得以实现、延续甚至进一步深化其自身的契机。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是一个人能够与商业社会保持一定距离而不致完全陷入其中的基本保证。一种文化如果要绵延不绝地存在下去,少不了一代一代人的用心继承与精心发扬,因此重读经典不仅是个体提升精神状态的需要,也是个体进行民族认同的责任所在。
重读经典,我们才能在理性上反省自己,找回自己,确立个体存在的文化意义而不是功能性意义,从而使生活趋于理性。个体的存在,最终必定要在文化上找到他自己的位置,当形而上的文化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主导时,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理性的生活,是真正的“人的生活”,重读经典的目的便是在于“收其放心”,回归理性,去商业化,这是“为善去恶”还原自我的过程,个体在文化上便寻求到了精神的归宿。
(改编自耿钟《重读经典与现代化》)
下列关于“经典”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A.经典代表着几千年前人类文化的精粹,是寄托人类精神的伊甸园。
B.经典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的是一种与商业文明倡导的感性生活完全不同的理性生活。
C.经典可以使人养成正当的人格,调理人心,救治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弊端。
D.经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包括儒家传统经书、先秦诸子著作及历代诗词歌赋等。

E.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寻求古人的踪迹,探知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惟利是图”的商业原则在现代社会的彻底贯彻,导致人们不知满足地追求自身的欲望。
B.商业文明是人类基于人的求生本能在求生过程中不断演进其求生手段而日积月累的成果。
C.人类社会的演进,在二千年以前的世界,东西方都是以文化为主导的,近百年来则主要由物质文明的发展主导。
D.理性文化倡导个体不仅要在感官层面上满足自我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实现自我。

商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概述。
如今,我们整个社会的阅读生活充满浮躁、危机乃至缺失,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流行,经典阅读备受冷落,有人甚至说经典“死活读不下去”。请根据文中的观点,说说缺失经典阅读对作为个体的现代人可能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菱 草
王忠范
①菱草,是青石岭林区中并不多见的一种草。这草长得秀气好看,就是被秋霜冬雪冻死了也不改变那绿的颜色,所以,有人叫它爱情草。
②我还很年轻时,住在广播电台的单身宿舍里,那盏桔黄色的台灯陪我读书,没有选择而且贪婪地阅读。那夜朋友徐志军来了,他宣布有了女朋友,还朗诵他的新作《菱草》:扎根的菱草摇动目光和一块天空/从此我是诗人诗比草多/风风雨雨生长着绿茵茵的日子/喷吐的清香总像有话要说……手捧徐志军火热的诗行,祝福他,也想象着菱草和爱情,如入梦境。
③那时候我没有爱情,生活就是采访的录音机、墙上该死的差错率,灯下孤独的苦读,还有勾我上瘾的烟酒。迷惘的自身加上忙乱的环境,就使我时而想起菱草和朋友的诗,好像也有和风刮进心灵。于是我开始写诗,感动自己,掏挖自己,跟自己漫无边际地交流。我曾暗问自己:这就是你的青春岁月吗?
④时间急匆匆地走去,时间也变化着一切,我有了家,便常跟妻子讲菱草,还说要去认识菱草并且采回家来。美丽的妻子多情地抿嘴一笑:“我懂呀!”可还没结婚的徐志军突遭车祸,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他告诉我一句话:“去林城看看我的女友。”
⑤花开花落,又是几度春秋。
⑥我终于有了去林城的机会,那是做同期声的现场报道。坐火车,换乘汽车,日夜兼程。负责接待的正是徐志军的女友,她虽在笑着,但我分明发现她的眼角爬出了忧伤的皱纹,她陪我们看白桦山,看青石泉,看卧牛湖,她一天一天地讲解着林区。那日黄昏,两山夹峙处的夕阳如血。忽然间,一片草扑进眼帘,香味袭人。她深情地告诉大家:这就是菱草。
⑦我停下脚步,别有心情地观赏连做梦都想见到的菱草。这草不高,都是菱形的叶子,尖尖的,嫩嫩的,纤细、柔润、精致,绿得一尘不染。像肖洛霍夫笔下的草,那草尖在夕阳下闪烁着金属一样的光亮;也像莫泊桑描绘的那样,草叶含有恬淡的幽情,在微风中悄悄暗动轻响。而不可抑制的馥郁,扑人抓心,真的能弄乱你的心事,徐志军走了,他的《菱草》还活着,他的女友依然单身,是因为爱吗?青山无语,四野静静。
⑧下山了,谁都没说什么,尽管下坡路很容易走。
⑨转过年的春天,徐志军的女友送来一盆菱草,我和妻子陪她去郊外看徐志军,阳光暖暖的,蓝天上飘着白云。我们在墓前站了很久,她说:“志军,我走了!”仅此一句,我们都有流泪的感觉。她去了遥远的地方,从此杳无音讯。
⑩这夜下雨,湿淋淋的风从窗缝挤进来掀拂那盆菱草,顷刻香动满屋。我想起《菱草》的结尾:山风离开以后/菱草只是一个梦了/可我的一滴泪忘在了草根上……
(《羊城晚报》 2014年07月22日)
菱草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
作者笔下的菱草有何特点?作者在描写菱草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希章:幸福的乡村代课教师
这几年,拄着双拐的乡村教师刘希章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了;他的学生觉得,刘老师上课时嗓门越来越大了。
刘希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丹阳小学的代课教师。1962年出生,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然而,无情的现实并没有吓倒这个农民的儿子,刘希章对知识的追求丝毫没有因为身体的缺憾而退却。
和正常人一样,刘希章7岁就进学校读书。刚开始时,刘希章爬着去上学;稍大一点,家里人做了一副拐杖,他就拄着双拐去学校。凭着坚强的毅力,这个站不起来的山里娃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初中。当时,村里能读完初中的同龄人寥寥无几。
1980年,位于刘希章所在村子的丹阳小学,唯一的老师离开了学校,孩子们面临失学。刘希章自告奋勇,当起这所村小的老师。从此,他走上了32年的乡村教师之路。
刚来到丹阳小学时,学校就几间破校舍,一到雨天,常常是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刘希章带领全校学生自己动手,用一周时间将校舍翻新、加固,学生们终于可以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农村学校的条件很艰苦,上课并没有教辅材料。为了上好课,刘希章反复熟悉课程内容,上课前,他闭着眼睛就能回忆起上课内容。刘希章知道,上课时与孩子们互动气氛会更好,为克服自己行动不便,他常常训练自己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尽可能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多年教学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地感动着刘希章。他还清楚地记得,一个下大雪的清晨,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依稀看到,几个学生正排着队,从学校的方向向他走来,他看不出学生们是在干什么,走近才知道,学生是在用双脚为他踏出一条路来。
“这就是做一名老师最大的幸福吧!”说起这些,这个50岁的男人眼里浸满了泪水。
32年来,刘希章培养了一批批学生,他们现在大多已成才,遍布各行各业。他们都没有忘记刘老师当年特殊的爱,逢年过节,总会有学生来到刘希章的家里,握着他的手,聊起过往的回忆。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操心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爱护着,”在村子里,村民这样评价刘希章。从教32年来,刘希章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还多次受到自治区、市、县,乡(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中,最让刘希章高兴的事,就是他成为了一名国家正式教师。2007年8月,了解到刘希章的实际情况后,当地政府破例把刘希章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多年的梦想实现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任代课教师20多年来,刘希章一直梦想着能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如今,刘希章的梦想成真了,工资也增加了,再也不用为一家4口人的生计发愁了。
“我的生活好了,我们的学校、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聊起这些年来丹阳小学的变化,刘希章显得更有精神。几年间,丹阳小学从原来的3个年级增加到现在6个年级,老师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氛围也更加浓厚,教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双鬓白发日渐增多,教过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刘希章的人生信念始终没变。他说:
“教育是我衷爱的事业,也是我唯一能够回报社会的平台,只要学校还需要我,我将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15日)
刘希章的“幸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刘希章“人生信念始终不变”的?
刘希章在他的人生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说说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要超过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   ①   ,传达出能够引动人的情感反映的信息。例如,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绿色是平静而稳定的。事物的形体,同样可以传递物体情况和感情意味的信息。但比较起采,在向人提供物体情况的信息方面,形体比色彩更为有效,而在表情方面,  ②   ,阿恩海姆说过:“说到表情的作用,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活泼与忧郁等意味,   ③  。不同的人面对一定的颜色,虽可能产生生各有特点的联想,但却也会有明显的共同性。例如红色使人想起火与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绿色使人联想到绿色植物,产生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感受,色的联想,是在人的实践中积累而戍的。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表格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岭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节”活动日程安排表

周次
日期
主要活动安排
2
9月10日
专题讲座“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主讲人:台湾作家薛明仁
4
9月23日
—9月29日
国学名句展播(校内显示屏)
①专题讲座“古典的中国”(主讲人:颜如君)
②“国学名句”集录、阐说(高一、高二、高三)
③科组“传承经典”国学夏令营活动专题墙报
④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1)
6
9月30日
—10月6日
①“叩问青春”演讲比赛(高一级)
②“国学名句”阅读写作(高一、高二)
③“岭南文化”图文展、国学社活动回顾展
④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2)
7
10月14日
—10月20日
①“少年情怀总是诗”朗诵会(高一)
②经典文化书法比赛(高二、高三)
③“岭南文化”图文展、国学社活动回顾展
④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3)
8
10月21日
—10月27日
①课本剧(历史剧)表演(高二)
②历代汉服表演(或岭南戏剧社表演)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4)

 
给本次活动活动定一个主题(3分,不超过1 5字)。
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3分,不超过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