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Cl2一种有毒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则Cl2属于

A.强电解质 B.弱电解质
C.非电解质 D.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A.HCl B.NH4NO3 C.Na2CO3 D.HClO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钢铁制品采取的措施不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的是

A.保持表面干燥 B.表面镀锌
C.表面镶嵌铜块 D.与电源负极相连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使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D.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 (SO2)=4mol/(L·min) B.v (SO2)=0.1mol/(L·s)
C.v (O2)=3mol/(L·min) D.v (O2)=0.1mol/(L·s)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下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3∶1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情况下,一定能在溶液中同时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2的溶液中:SO42-、K+、NO3-、Mg2+
B.使pH试纸呈现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Na+
C.由水电离出的c(H+)=10ˉ12mol/L的溶液中:Na+、HCO3-、Cl-、SO42-
D.中性溶液中:Fe3+、Al3+、NO3-、I-、Cl-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S水解:HS-+ H2O = S2-+ H3O+
B.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Fe3+ + Fe = 2Fe2+
C.氯化铝溶液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4NH3•H2O = AlO2-+ 4NH4+ + 2H2O
D.硫酸铜水解:Cu2+ + 2H2OCu(OH)2 + 2H+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 ℃、101 kPa下:①2Na(s)+ O2(g)===Na2O(s);ΔH1=-414 kJ/mol
②2Na(s)+O2(g)===Na2O2(s);ΔH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 ; ΔH=-317 kJ/mol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水溶液p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 = 4.5的番茄汁中c(H+)是pH =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 = 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锅炉水垢是一种安全隐患,除去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再用酸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
B.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C.沉淀转化的难易与溶解度差别的大小无关
D.CaSO4到CaCO3的沉淀转化中并存着两个沉淀溶解平衡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由反应2Cu2++4I-=2CuI+I2而得到。现以石墨为阴极,以Cu为阳极电解KI溶液,通电前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酚酞和淀粉溶液。电解开始不久阴极区溶液呈红色,而阳极区溶液呈蓝色,对这些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①阴极2H++2e-= H2↑,使c(OH-)>c(H+)
②阳极4OH--4e-=2H2O+O2↑,O2将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③阳极2I--2e-=I2,I2遇淀粉变蓝
④阳极2Cu-4e-+4I-=2CuI+I2,I2遇淀粉变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 D.无明显变化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化钠(Na2S)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多种微粒,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OH-)= c(HS-)+c(H+)+c(H2S) B.c(OH-) = c(HS-)+c(H+)+2 c(H2S)
C.c(Na+) = c(S2-)+c(HS-) +c(H2S) D.c(Na+)+c (H+)= c(HS-)+c(OH-)+c(S2-)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mL
B.滴定管、锥形瓶均先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
C.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而不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D.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B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比镀锌铁易腐蚀
锡比锌活泼
D
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该反应 △H>0, △S<0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 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700 ℃到900 ℃,平衡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变大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不再变化,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
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室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 0.1 mol/L CH3COONa      ②0.1 mol/L CH3COONH4
③0.1 mol/L NH4HSO4         
④0.1 mol/L NH3·H2O和0.1 mol/L NH4Cl等体积混合
⑤0.1 mol/L NH3·H2O        ⑥0.1 mol/L NH4Cl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比较溶液②和③,其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______③(填“>”、“<”或“=”)。
(3)在混合液④中,c(Cl-)="________" mol/L;c(NH3·H2O)+ c(NH4+)______ 0.2 mol/L(填“>”、“<”或“=”)。
(4)室温下,一定体积的溶液⑤和溶液⑥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O2(g)2SO3(g) ΔH= -196.6kJ·mol-1
2NO(g)+O2(g)2NO2(g) ΔH= -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2∶1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 NO

若测得上述反应达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5∶1,则平衡常数K=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该反应ΔH________0(填“>”或“<”)。

(4)依据燃烧的反应原理,合成的甲醇可以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① 该电池工作时,OH-         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仔细观察两种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式:Zn+2MnO2+2H2O=2MnOOH+Zn(OH)2
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2)碱性锌锰电池比普通锌锰电池(干电池)性能好,放电电流大。试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3)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以   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 CuSO4(aq);铜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下图),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组装原电池乙,要求: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填“甲”或“乙”),其原因是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
向2支盛有1 mL 1 mol/L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 mol/L 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4 mL 2mol/LNH4Cl 溶液
沉淀溶解

4 mL蒸馏水
沉淀不溶解

(1)测得实验Ⅰ中所用NH4Cl溶液显酸性(pH约为4.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                                         
(2)同学们猜测实验Ⅰ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
猜想1:氢氧化镁电离出OH-离子,与氯化铵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
猜想2:                                                                  
(3)为验证猜想,又设计了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结 果
1
测定醋酸铵溶液的pH
pH约为7,溶液呈中性
2
取少量的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分别盛放在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醋酸铵溶液和氯化铵溶液
固体均溶解

①用醋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原因是                                    
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的是      (填“1”或“2”)。
(4)实验Ⅱ观察到沉淀不溶解。该实验的目的是                                

来源:201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