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
B.氢氧化铁溶胶、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C.“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O3、SO32、OH B.Al3+、H+、SiO32、I
C.Fe2+、K+、NO3、SO42 D.Fe3+、NH4+、ClO、CO32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B.32g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相对原子质量 Cu:64)
C.1L 1.0mol·L—1 NH4Cl与2L 0.5mol·L—1 NH4Cl溶液含NH4+数目相同
D.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HCl>CH3COOH
B.pH相同的溶液中:c(Na2CO3)<c(NaHCO3)
C.在Na2SO3溶液中:c(Na+) = 2c(SO32) + c(HSO3) + c(OH)
D.0.1mol·L1NaHS溶液中:c(Na+) = c(HS)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①中导管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
气密性良好
B
②中KMnO4溶液紫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③中关闭K,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冷水深
NO2生成N2O4为吸热反应
D
④中烧瓶形成喷泉实验
Cl2易溶于CCl4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化学腐蚀比电化学发生普遍
B.上图装置的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金属腐蚀的本质是M-ne-→Mn+而被损耗
D.用铝制铆钉来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X元素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Z[
T
 
 
 

A.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ⅤA族
B.X、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C.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D.元素T与X的原子序数相差25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中陈述I、II均正确,且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相似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向酚酞溶液中加Na2O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色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将SO2和Cl2同时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将CO2和NH3同时通入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
向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
Na投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
Na2CO3投入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甲基—2—丁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面是该物质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R-CNR-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氯代烷,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其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5)2—甲基—2—丁烯酸甲酯的某种羧酸类链状同分异构体X,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则X的结构简式为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0%,CO2的排放量也要大幅减少。
Ⅰ.处理NOx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H2
③CH4(g)+2NO2 (g)= N2(g) + CO2(g)+2H2O(g)   △H3=-867kJ·mol-1
则△H2=                  。
Ⅱ.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是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
(1)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反应为C(s) + H2O(g)  CO(g) + H2(g)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800℃时,将1molCO、3mol H2O、1mol H2充入容积为1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g),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CO2浓度为0.5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2)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Ⅲ.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通过反应CO2(g)+CH4(g)CH3COOH(g)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
如图所示。由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其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已知:2H2SO4(浓)+ FeTiO3=TiOSO4 + FeSO4 + 2H2O
(1)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已知:TiO2易水解,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
25 ℃时,难溶电解质溶解度(s)与pH关系如图,TiO(OH)2溶度积Ksp=1×10-29

①步骤Ⅲ加入铁屑原因是                    
②TiO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溶液II中加入Na2CO3粉末的作用是       
当溶液pH接近     时,TiO(OH)2已沉淀完全。
(3)反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依据下表信息,需加热的温度略高于       ℃即可。

 
TiCl4
Mg
MgCl2
Ti
熔点/℃
-25.0
648.8
714
1667
沸点/℃
136.4
1090
1412
3287

(4)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写出阳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式: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进行铝热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铝热反应原理                 (写化学方程式),试剂A为           (写化学式)。
(2)对坩埚内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假设I:该黑色物质为铁
假设Ⅱ:该黑色物质为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盐酸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假设I成立,假设Ⅱ不成立
②滴入几滴0.01mol/LKSCN溶液
溶液不变色

【交流评价】
你认为上述结论是否合理?         ,理由是                                        
(3)取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滴入适量氯水溶液变红色。
①此时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②利用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平衡:Fe3++3SCNFe(SCN)3,小组再将滴入适量氯水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并编号l、2,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探究。该实验中,小组主要探究的问题是            ;应重点观察的现象是             ;预计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1
①滴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
②滴加几滴NaOH溶液
2
①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
②滴加几滴NaOH溶液

 

来源:201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